设计思享分享实录 │张教授 - 玩皮景观设计师的精彩跨界
本帖最后由 lovesdeeply 于 2015-8-24 10:37 编辑

设计思享实录 | 张教授 -  玩皮景观设计师的精彩跨界

微信平台:设计思享


设计 思考 分享
设计思享以成长、分享、交流为宗旨。
在分享以及传播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倡导积极向上、正确的思想表达,致力于自由、理性、趣味的讨论和交流
214001f6matmam8dc2202j.jpg.thumb.jpg

20150824_100106_023.jpg

张教授
景观设计狮一枚,06年初涉皮艺并乐此不疲,09年第一次组建工作室,12年第二次组建工作室并创立品牌,13年第三次组建工作室并注册公司。八年的经历让我们完成了从爱好者,到玩家,到全职手艺人再到产品经营者的完全蜕变。

嘉宾分享
张教授:大家好!我是这次分享的主讲人,张教授,所罗门皮具品牌联合创始人。但是我其实并不是教授哈。受朋友调侃,送了教授这个花名~~~我同时也是个景观设计师~~但是我也自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前面的几期分享我都有看过,说实话看见大家的设计作品,我看完挺惭愧,那么多高大上的设计作品,软装类的,空间类的,让我自愧不如。

张教授:当被邀请有这个机会到这个平台来分享自己东西的时候,实际我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作为设计师,我拿不出多么高大上的设计作品,所以,只能走走偏门~~~来点大家不熟悉的东西博人眼球,大家之前看了那么多好的东西,现在就当是作为换换口味咯!!感激不尽!

张教授:首先如果说我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给大家分享的,我想只能是我自己对于包含于生活中的一种的“设计”态度,和一个设计师如何找准自我定位的跨界。先说说我自己,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景观设计师,现在就职于深圳。主要针对于住宅空间,酒店和商业综合体的景观环境设计。市政类也做过,不多。不过,群内各类设计大神不少,这个专业方面的我就不卖弄了。

张教授:这次讲一讲我的另外一个事业(或者说爱好?)——皮具。

张教授:既然说到玩皮子,就不免要先说一个相关话题。跨界联合,我想这应该是设计师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说起设计师跨界,其实我相信好多人都在讨论且肯定会一直讨论下去。设计师如何跨界定位,或者说如何转行。

张教授:有很多人肯定会说,好难,朝九晚五的工作,业余生活除了加班就是睡觉,本职工作都做不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我是想跨啊!但是每天就这一亩三分地。你让我如何有机会去跨?如果你的疑问在这,那我先说说“眼界”。

张教授:不管你是天生才华横溢,还是浸淫设计行业多年,又或者怀才不遇,只要你承认你是设计师,那么就一定或者应该比一般人要敏感,对么?一种只属于设计师的敏感,抑或是叫做眼光?对于形体,对于明暗,对于搭配,对于生活,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东西,或者具有美感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去认真关注。

张教授:你会武术么?你会骑马么?你会滑板或者玩攀爬车么?你会玩茶或者茶器么?你喜欢做菜么?你是一个生活达人么?在这些领域,你有没有一两样很关注的东西,有没有一两样,在生活之余,你肯时间去钻研的东西?

张教授:如果以上的回答都是“会”,那么我恭喜你,你的圈子很广,你在做设计的时候灵感也一定很丰富,也就是所谓的,你有了“眼界”。那么跨界对于你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不是,那么你可能会在专业上走到很高的程度,但其实,你的圈子很狭窄不是么,这种狭窄的圈子,反向也会限制你设计的高度。有激情的设计师,也应该是生活中各方面的高手。

张教授:顺便说一句,就连日本的建筑大师隈研吾这种人,也有自己的爱好,也有相当不错的茶具设计作品哟。

张教授:我很幸运,我在年纪还不大的时候,“误入”了一个跟设计无关的爱好者圈子,大家因为爱好在一起,因为爱好而去交流,因为爱好也各自了解了其他人的其他爱好。于是,眼界便有了!跨界的前提也产生了。

张教授:在这个前提之下,当然就需要一定量的资源来作为连接的基础。这种基础在我现在看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当你有一种爱好,你就会有相关的生活方式和相同爱好的人,这些同好,是能够互相搭配互相影响并且摩擦出火花的基础条件,至少对于我是如此。交朋友,也应该是设计师的必修课。

张教授:不管互联网世界怎么变,我认为最终目的还是人与人的链接,互联网只不过是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和更大的可能,深究起来,人才是最大的资源体。设计师都是有个性的人,大家也一定都遇见过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可是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总会摩擦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就是这个道理!

张教授:之所以前面说这些,是为了说明,我从爱好到圈子,从一个圈子再到另一个圈子,又业余到半专业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在后面我会再一一说明。好了~~前面这些,是大道理,我不准备真的去当教授,大家也自然不是学生。说多了大家觉得索然无味感受不深。于是下面我决定开始放图!

20150824_100106_024.jpg

20150824_100106_025.jpg

20150824_100106_026.jpg

20150824_100106_027.jpg

20150824_100106_028.jpg

20150824_100106_029.jpg

20150824_100106_030.jpg

20150824_100106_031.jpg


张教授:这是前段时间在一个展会上的部分作品,还不成熟,有一些依稀还是能看到一些大牌作品的影子,算借鉴,也算仿造,呵呵。最后一张皮凳子我挺喜欢,仿造马鞍的样子,其实想想,是不是跟室内设计也可以有一定的联系呢??这个留待大家去发挥~~


张教授:这一小部分,就算是阶段性成果吧。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也还是包含了蛮多我们个人的精力和心血,所以请大家轻喷慢拍,哈哈。

张教授:最开始接触皮具,纯属是闲着没事干,那时候也刚好正好认识了一帮各行各业的资深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现在应该叫做“匠人”了吧。木雕,皮具,瓷器,金玉,石头,文玩,金属锻打加工,可劲造了一阵,以至于现在都明显的有一阵“后遗症”,走到哪里都能略有架势的点(zhuang)评(bi)一下,看见什么 都能聊一聊。

张教授:不知道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他充斥了我的生活~我感觉很饱满。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就是在这个圈子里,通过不断的交集,成为了朋友,兄弟,战友。

张教授:最开始我们只是抱着做东西的目的,没有过多想法,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目的,就是玩,纯粹的玩,纯粹的拿钱买自在,而且主要是给自己玩,不出售。闲暇之余减压的手段,当然也谈不上多大的设计了。

张教授:下面我要发我们初期的一些作品,我今天抱着极大的勇气再次拿出来给大家看~~说真的我现在自己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20150824_100106_032.jpg

20150824_100106_033.jpg

20150824_100106_034.jpg

20150824_100106_035.jpg

20150824_100106_036.jpg

20150824_100106_037.jpg

20150824_100106_038.jpg


张教授:大家应该已经看到了,原来的我们,叫做老猫手工,而初创者,老猫,也在群里,只不过今天有些事情,无法跟大家交流。最开始在网络上交流,我给他看了我的东西,他的评价是很烂,然后傲娇的展示了他的东西,我回敬了一个“更烂”,可能就是由于这种不要脸的交流方式,我们开始在一起做东西,玩东西


张教授:最开始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仅限于把皮子缝合在一起,然后加上很简单的一点装饰,对皮料的特性发挥做的很差,就更不要谈什么设计感了~~

张教授:不过好在,这个过程,正因为不是从商品角度出发,也从来没有当做商品买卖过,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作为工作和学习之余的爱好,就这么淡淡的一直坚持了下来,大约是这些大约都是08年以前的做东西。

张教授: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是,在过程中,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略微带有设计思维的略微尝试了一次印第安风格的刀鞘,初尝浅试,太多的不到位,元素表现也太具象,那种印第安狂放风格的皮边“刘海”,被做的宛如一脑袋杂毛~~~还是那种好久没洗的~~~

张教授:就这么慢慢的做了两年多之后,圈内接触得密切的朋友开始知道我们有这么个手艺(我实在不想说是因为前期死乞白赖免费赠送的太多………..这广告打得真血泪…..)
于是在初步了解了皮质特性和基本的缝制手法之后,也是在朋友的信任之下(我再次感谢那些至今素未谋面的朋友们,也感谢网络!)我们尝试开始接到一些订单,单个和小批量的。

张教授:那时我们很兴奋啊~~因为买了这么多皮料,终于可以慢慢回!本!了!!!!

20150824_100106_039.jpg

20150824_100106_040.jpg

20150824_100106_041.jpg

20150824_100106_042.jpg

20150824_100106_043.jpg


张教授:抱着仅仅是把自己扔在水里的钱回本的想法,我们开始更加的肆无忌惮的玩(zuo)耍(nie),心想,反正我们手艺也在这,真真是周瑜打黄盖~~~哈哈哈~~来吧来吧~单子越多越好


张教授:大家有心的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有些图右下角有水印,那些都是在论坛帖过的发售“作品”(现在看来称为习作是不是更合适…….)

张教授:这一阶段大概是08.09年左右,我们开始接触到一些更好的皮料,基本制作手法熟悉了之后,我们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单纯的把皮子作为一个外包装料使用,尝试自己设计,搭配,镶嵌等等。(但是,不是太成功,仅限于有限的尝试)

张教授:比如粗狂的物品,我们选择用粗狂的皮料去表达,根据不同用途,也用不同质感的皮料去体现。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又厚起脸皮第二次尝试了印第安风格,感觉上成熟了不少,至少那种味道慢慢做的更像了一些。

张教授:那把全钢的小刀,也是一个玩手工的朋友的作品,叫做浪花,借此名,我们做了一个贝壳的构思,很粗糙,但是好歹是第一次做了些改变。而不同皮料的复合镶嵌,也是第一次制作,一句话,都是各种尝试吧!

张教授:转眼到了09-10年,这一年和另外两个做手艺的朋友创立了私人工作室,主要针对朋友圈里的私人订单。虽然工作室最后是分崩离析,但是不知不觉为我们以后奠定了一个方向。


20150824_100106_044.jpg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4).jpg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jpg


张教授:仔细看看,其实细致了不少(特别是拍照!!!!),那时候真是死磕自己,尤其是我的合作伙伴。

张教授:经过那两年,我们基本决定了大致的发展方向,第一,皮具这个事情已经不仅仅是爱好,考虑慢慢变为第二事业或者终身事业,第二,走精工路线,尽量细致(这跟我合作伙伴的强迫症和我本人作为设计师的挑剔观有关系),第三,做有设计风格的玩物。避开普通量产的大漩涡,走自己的路~~

张教授:这条路~~~很艰难~对于没有资金,没有帮助,半路出家,没有渠道的我们~~对于从在家里敲敲打打,缝缝补补的我们。很辛苦~

张教授:那时候的设计思维,是物料一体,和镶嵌,比如上面那个鹿角的刀鞘,鞘上面镶嵌的料和柄料是来自同一根鹿角,同一个钱包,皮料来自一张皮子,然后我们自行染成需要的颜色。

张教授:但是同时,由于强迫症的关系,对皮料的挑选也很严格,有些皮料,买回来一大张,真正符合我们要求能用的只有一小点,关键是再次去挑,还挑不到合适的。更多的时候是苦于没有适合的料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时间,很苦恼。
12年,工作室第二次重组,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重新开始,这次我们明白,我们要开始玩真的了,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做订单,一方面也挑一些能独自发挥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原创。有点孤芳自赏的意思~

20150824_100106_045.jpg

20150824_100106_046.jpg

20150824_100106_047.jpg

20150824_100106_048.jpg

20150824_100106_049.jpg

20150824_100106_050.jpg

20150824_100106_051.jpg

20150824_100106_052.jpg

20150824_100106_053.jpg

20150824_100106_054.jpg

20150824_100106_055.jpg

20150824_100106_056.jpg



张教授:12-13年,基本工艺已经成熟,这期间出品的品种应该是最多的吧,各种东西都有尝试,就差做皮内裤了!!!(皮沙发皮凳子都有做过)反正就是各种使劲作,并且长期如精神患者般乐此不疲!


张教授:值得在一提的是~~~照片都是我们自己拍的哦~~~从最开始那种图到现在都是自己拍哟!!!(再发展发展,下一步准备去摄影论坛坑蒙拐骗)我们也从小批量的做一些简单的东西,从特种皮具,慢慢开始延伸到了通用皮具。

张教授:比如定版的“经典款钱包”,比如皮质面的旅行者笔记本,比如皮带眼镜盒等等。风格慢慢的也明显了,可以做一些更大限度的设计表达,例如跳色,部分染色,立体镶嵌。有点小自豪的是,我们的小东西一时间在圈子里做出了小名气。大家多数评价是,细致,好使!

张教授:在设计上,如果是做装载具,更注意与物品之间的搭配,最后一个刀鞘,从构思,到制作,都配了好大的功夫,从柄材,到有斑纹的皮料材,到那颗扣子,老家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沙漠

张教授:我们那时候想,有时候也许只有这种本源的搭配,才最能出效果,毕竟皮具这种东西,不像空间设计或者平面设计,能够很大限度的去控制,去创造,于是搭配就显得尤其重要。

张教授:但是这种“设计”,在我们看来,远远不够,如何做好其实不难,只要你肯下功夫,东西就一定会细,无非不就是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嘛!!!那么如何做出“味道”,是每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精神患者都应该去干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了又一轮的死磕~~

张教授:13年下半年,工作室升级,成立公司,也算是有自己摊子的人了,除了一些已经在我们看来的简单化的定版量产手工产品,开始做尝试挑战更高的难度,重新开始从设计上和工艺上下功夫。

20150824_100106_057.jpg

20150824_100106_058.jpg

20150824_100106_059.jpg

20150824_100106_060.jpg

20150824_100106_061.jpg

20150824_100106_062.jpg

20150824_100106_063.jpg

20150824_100106_064.jpg

20150824_100106_065.jpg

20150824_100106_066.jpg

20150824_100106_067.jpg



张教授:做了一些东西之后,风格设计慢慢确定,除了皮雕作品这类需要华丽表现的东西以外,其他的都是尽量的干净,简洁,让皮子自己说话!


张教授:虽然这个时期作品的技术含量和设计感都有提升,但是这个时候的矛盾也更加突出,矛盾来自于皮料本身的限制,厚薄,色彩,和搭配,都已经不能继续符合我们自己的需要,有些设计不适合用现有的皮料表达,有些色泽就是达不到我们的需要。

张教授:于是后来,我们开始自己想自己的办法,我们这种小摊贩,想去随意左右供应商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叫爱马仕~~~于是,我们开始只用一种皮料,把皮料本身的性能发挥出来,做不同的色彩和效果,在表达皮质本身质感的同时,不在拘泥于皮料本身好看不好看。从被原料牵着鼻子走,慢慢开始变成了一个真正在画布上创作的绘画者。所以~~从14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我们现在看来还比较不错的效果~~

20150824_100106_068.jpg

20150824_100106_069.jpg

20150824_100106_070.jpg

20150824_100106_071.jpg

20150824_100106_072.jpg

20150824_100106_073.jpg

20150824_100106_074.jpg

20150824_100106_075.jpg



张教授:细心一点的朋友,应该能看的出来,我们厚脸皮的又一次尝试了印第安风格,但是自己感觉跟以前不管是从概念上,还是从设计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要问我为什么老是印第安风格,我只能说~~我们很!任!性!)


张教授:上面第一张图,三个筒状物,是一批高端球杆包订单,客户之前拿过来的结构样板,很死板,属于那种一张皮子工厂随便压个花,然后缝制起来就开卖的,客户也是觉得之前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才通过一个曲折的渠道,找到了我们。做之前,没有沟通过,全部是我们原创发挥,最后我们一共提交了六个样品,客户个个都挺满意。

张教授:后面几张图是一些擦色的笔记本,手包,我个人挺喜欢那个羽毛女士手提包,从结构和图案都是我们自己捣鼓的,年前的作品,现在看起来从设计上已经有些稚嫩,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意味着我们马上就会有更新更好的东西出来!!啊哈哈哈哈!(那羽毛可画死个人!)

张教授:包上那些文字状的东西,来自一封名人手稿(据说好像是情书嘞!!),我把他摘录下来,作为表面机理使用。具体是哪个名人,大家可以随意猜~反正我也不准备告诉你们!

张教授: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上面各种造型,机理和颜色的包,其实是同一品种,同一颜色的皮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皮料,很能表现皮质原始质感的一种皮料,有空能够线下见面的话,大家也可以亲手摸一摸,手感一级棒!!!!

张教授:我们当时决定从皮料本身下手改变产品风格的时候,我的的合作伙伴当时跟我开玩笑说,越玩越低级了,以前还讲不同材质搭配,现在干脆就一种搞定。我说,画者初学画时,画一张素描需要用到五六只铅笔,画到后来,一支笔画完全程,浓淡粗细,功夫从工具练到了手上。

张教授:这也就是我说的从源头控制设计,万科自己有个建研中心,专门研究建筑结构和材料,我想也是同等的意思。(不要脸的类比一下大企业~~~~啦啦啦啦)

张教授:其实大家应该能看出来,到今年为止,风格化已经趋于明显且稳固,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对此进行深挖,请大家继续做个见证!!见证我们的成长和蜕变!对比8年前做的东西,我们自己是想不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的,现在爱好慢慢变成了事业,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是幸福的。

张教授:我们喜欢做别人不能做的东西,喜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东西,喜欢在旧的台阶上不断否定自己,做一些让自己刮目相看的东西。下一步,我们可能会利用现有的技术,转向更多的领域,比如室内软装,比如皮具和实木家具的配合。想想都是让人激动的事情~~

张教授:另外,新一批概念的东西,正在开样中,又是一次自我否定!!霍霍!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感谢大家浪费时间,看一个匠人不匠人,设计师不设计师的人自卖自夸的说了这么久!!今天分享,个人部分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聆听!!



评分

参与人数 5赞币 +706 收起 理由
倦红尘:眷红尘 + 20 支持原创
设计思享 + 103 支持分享
林小木 + 103 支持分享
Mr左 + 21 支持分享
yhj2064643 + 459 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