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分享
为什么学建筑我跟大家说说我为什么学建筑,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也一点都不喜欢建筑学,学建筑学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的理解就是工程学和美学的结合。 我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我父亲的朋友是招生办的,他说你会画画,物理和数学都不错,你有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的思维,适合学建筑,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读了建筑学。
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待了15年,发现西方对建筑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西方建筑学他们认为建筑首先是社会学,而不是工程学和美学。比如说建筑大师库哈斯,它本身是一个新闻记者,他能成为建筑大师是因为他对生活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能够challenge大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来,所以他能搞出点花样来,这样的人适合做建筑。
所以现在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建筑,我认为情商很高的人,对生活很敏感的人,愿意challenge周围朋友的人适合做建筑。
我能成为建筑大师吗我大学的时候非常不喜欢建筑学,老师也觉得我画也画得不好,结构又学得不好。好在当时上大学班主任讲了一门课,叫《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这本书对我有很大启发。主要讲18世纪的下页,欧洲北美在工业革命以后,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讲到建筑大师,包括讲到密斯凡德罗、莱特、柯布西耶,包括华人的骄傲贝律铭,这些大师的作品就深深触动了我,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有一天能成为建筑大师呢。
后来我在北京还有美国加拿大从事建筑设计将近20年,就发现一个优秀建筑设计师其实离建筑大师太远了。建筑大师创造的往往是一个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当我们处在宫殿庙宇的时候,像柯布西耶这样的人就提出走向新建筑,我们不应该住在宫殿庙宇,我们应该为老百姓服务,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比如说弗兰克盖里,他创造的那种垃圾堆的东西,那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前中国的课程设计,往往老师会给你一个任务计划书,可能是一个假想的地点,但是明确告诉你,我们要做什么。比如设计一个图书馆,面积4000平米,门卫10平米,进去要有大堂,约200平米等等,项目任务书写的很明确,然后就开始排平面,然后开始做草图,有1草2草3草,等3草出来,平面排的不错,立面也初步有想法,设计老师说可以了,就开始上版,上版就是把尺裱到图版上,这个是艰难的过程,如果没有裱好,图版就坏了,上版后用针管笔一笔一笔把建筑画出来。
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课堂中,老师给你的就是一个倾向,讲鸟之教堂需要给大家一个背景,为什么叫鸟之教堂,在开始的时候,美国和加拿大在一个课程设计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他可能告诉你是一个教堂,没告诉你教堂有多大,能容纳多少人,地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发掘。
为什么叫鸟之教堂我现在给大家发一个鸟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