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部落】庭院建筑的完美演绎者-王大闳
本帖最后由 bai_0716 于 2015-4-22 15:52 编辑

我只想简单的说:

我祈求的不过是那高雅德惠

因为我们的歌声中承载了

这么许多种音乐

因而渐渐沉没。

因为我们的艺术如此巧饰

在层层金箔下

失去了轮廓。

这是我们的发声时刻

不须夸夸而谈

我们的心灵明日将重新启航。

——1968 年,格罗皮乌斯赠王大闳手抄诗稿


---

以下图文 源于沫沫部落
---



王大闳生于1918年,童年在中国文人庭院建筑林立的苏州成长,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形成了他独有的东方美学基础。少年以后留学欧陆,先后在剑桥和哈佛就读。

他的中国建筑现代化不是抄中国建筑元素到作品裡,而是融合入传统建筑的精神,更可说是全新的创作。在第一个设计桉「建国南路自宅」他以一个简单的长方形平面,打造出内部空间自由流畅的住宅,这个作品尝试结合中国的建筑语言和密斯的风格手法,带给当时国内建筑界极大的冲击,并给挣扎着想创新中国建筑的年轻一辈指出出路。


从建国南路自宅可以看到王大闳另一个重要的尝试,密斯(特别可以比较1934年密斯的“三个中庭的住宅”)似乎被融入传统中国的氛围里。在1945年王大闳发表的城市中庭住宅中,所谓的“东方”还是以元素呈现,整体氛围仍然是密斯的,但建国南路自宅往前跨了一大步,因为建筑师在庭园与建筑中发现了传统,就像王大闳在一篇访谈中所说:“中国建筑的特色……它的神秘感很重要,中国建筑与庭园的设计,往往善于使用‘内造墙’、‘外造墙’,让你一眼看不透,一进再一进……”


至于对中国传统,他认为,中国配置上的一进又一进,一间穿一间,很能满足人们对神秘感的需要。中国的墙也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隔绝住宅与外界,增加了住宅里的含蓄感,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道理,却要完整的养成与生活经验来完成。


这些影响了无数建筑师的中国园林,现在的出路在何方。请看下期解读--叶放私园


微信号:Mo-o2o

【第1期】【沫沫部落】中国园林的诗意 http://www.mt-bbs.com/thread-301495-1-1.html
【第2期】【沫沫部落】日本园林的『诗意』http://www.mt-bbs.com/thread-301579-1-1.html
【第3期】【沫沫部落】庭院建筑的完美演绎者-王大闳http://www.mt-bbs.com/thread-301780-1-1.html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