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客厅拥有一派柔和色调,灰色Velvet长沙发来自Casa Pagoda,沙发前的茶几是用在北京找到的一块老门板制作而成的,Trine自为设计了四只轮子。对面的黑白双人沙发本是上海1930年代的古董家具, 经过了重新覆面,它右边的棕色靠背单人椅由Hans J. Wegner设计。后面墙上的花鸟画作由周铁海创作,来自香格纳(ShanghART)画廊,铁艺吊灯购自北京高碑店的Hong设计。
主人:Trine Targett女士出生于丹麦,成长于印尼,在美国波士顿和英国伦敦完成大学学业后,到新加坡认识了丈夫Matthew Targett,并一起来到中国,在华已有17个年头。她在苏州大学学习中文,爱上当地的丝绸、刺绣等传统手工工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现代设计,创立Jooi品牌。她的作品远销欧洲,也曾进入博物馆和连卡佛等买手商店。如今她来到北京生活,专心照顾两个女儿Ava和Stella,并开始成为一名拥有独特风格的自由室内装饰师。
多年前Trine Targett在上海泰康路上开办了Jooi设计工作室和店铺,虽然位置不算起眼,却被不少旅行攻略列为到上海必去的地方之一。然而如今慕名而至的粉丝们可要失望了,不久前Trine已默默关闭了工作室,随丈夫来到北京,开始新的生活。这位来自丹麦的女士浑身散发着北欧的健康与宁静,现如今正在进化成一位室内装饰师,将自己的设计才华从家居单品发散到整个空间之中,而北京这个家,就成了她“改行”之后的第一个项目。“我从没想过要住这么大的房子!”一直崇尚北欧环保理念的她带我转了楼下宽敞的大客厅、餐厅和开放式厨房,以及楼上的三间卧室和家庭娱乐室,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但是我的丈夫想要花园,孩子们上附近的国际小学也方便,所以我们才选择了这栋别墅。”好在这个家天生具备Trine喜欢的温暖色调和明亮空间,格局和硬装完全无需改动,这让她更得以发挥自己擅长的“软装”。
她的家整体上充斥着斯堪的纳维亚的简约、舒适氛围,却又处处暗藏东方古典元素,这与主人的经历相互吻合。虽然出生于丹麦,Trine从小就随父母去了印度尼西亚,儿时的记忆中,她总跟着喜欢收藏古董的父母去逛集市,因而血液中对亚洲的爱根深蒂固。17年以前,初出茅庐的她只在印度、中国和越南之间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地,而那一票她最终投给了中国。
在中国的第一站,Trine不是来到北京、上海,而是有目的性地去了苏州。她对当地的蚕丝、刺绣以及手工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将自己的设计想法注入这些传统元素之中。怀揣第一件丝质编织毯作品的底稿,操着还不太流利的中文,她进入一家国营工厂寻求代工20~30件,结果却引来对方哈哈大笑。“他们说从没做过这么少量的单!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磨,后来他们终于同意了,但最少得做50件,当时那几乎花掉了我全部的积蓄。”Trine回忆着自己勇敢而忐忑的开端,手上就抚着当年的一件真丝毯,它色彩淡雅、手感厚重,绝不仅仅因为多用了几斤蚕丝。
就这样,Trine开始了自己结合中国手工艺做当代设计的道路,并在2000年成立了源于汉字“如意”谐音的“Jooi”品牌,生产晚礼包、丝毯、靠垫等时尚、家居产品。由于当时中国人的家居装饰概念还比较淡薄,她的作品大多外销到欧洲市场,有些还进入到博物馆展览。然而作为独立设计师,十几年中设计、制作、销售和品牌经营的工作占用了她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我的大女儿小时候整天都见不到妈妈!现在我觉得陪着她们长大更重要,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回归家人,回归家,Trine也终于有了更多时间欣赏和摆弄自己多年来的收藏。她与同样热爱亚洲的丈夫走过的地方,几乎都在这个家中留有痕迹。印度尼西亚的木雕圆桌、尼泊尔的地毯、苏州的观音塑像和古董家具、上海的丝绒手扶椅、北京老木门板做的餐桌,还有墙上众多很“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们好像物化的生活日记,经Trine的巧思安排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却又隐隐流露出素雅明快的北欧风情。
很好奇这么多亚洲元素究竟是怎样搭配出欧洲味道的。可能是高大的弧形门洞,是淡雅的墙面,是经典设计的手扶椅,是窗帘和沙发上中性色调的织物,是铁艺灯罩上可以自由穿梭的空气,是家具与家具间那些不疾不徐的留白。还可能在于这个家中随处可见的烛台,它们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很重要的“Hygge”文化。在下午4点就入夜、上午10点才亮天的漫漫冬季,北欧人喜欢在室内燃起烛光、团团而坐,让跳动的小火苗带来温暖、舒适的家居氛围。如今它们也成了Trine设计风格的一部分。
你很少见到从上海搬来北京生活的外国人,还能自得其乐,对北京百般夸奖的,Trine要算一个。“北京更有文化气息,很适合创意人士啊。更重要的是北京相对不是那么‘一切都商业化’,在这里人们似乎有更多的时间倾听和关注他人,人情味儿更浓郁。”这应该也应和了她自己生活方式的转变。虽然室内装饰事业刚刚起步,Trine已经找到了一些喜欢她这种“亚洲北欧融合风”的朋友,最近还开始为大女儿学校的教室做起装饰设计。“我想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注入更令人兴奋的色彩,还会打造高低两种尺寸的课桌,让他们更自由地进行学习和创意。”她说道,眼中充满了自信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