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手法推敲半稿
本帖最后由 风的那一串忧伤 于 2014-11-14 10:34 编辑

手法推敲半稿  [纵横]
没有全的作品,只是在研究大师时,对理论的深入推敲。

手法研究在于操作机制,也就是到底怎么做的。那外立面,五小时左右完成。 其余半稿,十到十五分钟,完成。意为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只有庭院部分,较长,当时在研究园林,边看边做。

手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去做设计。在一些手法框架下,进行快题设计。
拿到一个项目,定文化,取元素。在手法框架下,进行深入发展。相当于一套流水线,但并不是拷贝,复制。下面就是空间手法的演示成果。
这一条快速提升设计的办法,我入行也才两年多,而且是转行转过来的。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之前花了半年研究平面,研究手法也才一年半吧。

先是从基本的统一看起,看各种统一关系。颜色 ,形体,灯光等。寻找基本的统一的同时,要时时补充理论。先看图,后看理论。这样在看理论的时候会有图片在脑海浮现。

理论以建筑理论优先,最好能系统学习建筑史。 灯光我是看电影来学习。网上有教程。  我个人喜欢90年代的香港电影,例如倩女幽魂。里面的场景灯光布置,我记忆犹新。

在聂小倩初次诱惑宁采臣的时候,两个缠绵于地上,旁边有一个蜡烛。 灯光就是用一层蓝光布底,主光是黄光。聂小倩的热情被衬托的相当好,同时不缺失恐怖氛围。
还有就是大话西游,在吴孟达偷听白晶晶与春三十娘的对话,准备告诉帮主。然后在送两位妖精走路。那灯光可算的是布移景异,从蓝变绿,又变红 ,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这真的是非常微妙,我之前还真没发现。 所以好的作品,绝对是有不同之处。并非随意之做,而是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精心打磨。    再反过头来,看现在的一些电影,能达到这水平的,少之又少。

说多了,继续刚才。当诸位心中,能一眼把大师图片的细节看个五六成。能看明白,这时候再去看空间的东西,能得到的会更多。因为那时,在看理论的时候,脑海里是非常有画面感的。如果一味的死抠字,抠理论。抠字面的意思,我觉得没多大作用。
http://www.mt-bbs.com/thread-286476-1-1.html   一点大师手法解析





QQ图片20141030191131.jpg

QQ图片20141030191141.jpg
半月前近作, 正立左下 先扬后抑,色彩逐渐展开。趋势化。

TS)QUG[M{K@JF]7F`FIF7.jpg
`H2SYCO(]9M30G44O8JRPTN.jpg

这个是一个月前,渣作。 整体色调没调整好。

6J31_K

主要是立构,线的引导。 上下留空。薄厚相生,横竖相对。

010617p5rts5w9vpm0rtgt.jpg


010641vejr3ew3eezezwrw.jpg


010713ld4ee818k8kt3153.jpg


半年之久了吧, 有抄的痕迹。

C)UXZQV8J8%F_6E_E}BZ)XD.jpg

半月之作,随意推敲。tony chi的空间感觉。

psb.jpg

半月之作,用时十五分钟内。 空间架构,流动空间,与中式。  正对着的隔断 不是平的,而是弧。有暗示的感觉。
两种风格的并存,时空之感比较强。取于斯卡帕的新旧对比。
颜色将yabu的作品中,最常用的暖,提了出来,加以强化,用黑色收,是吸取上海柏悦。静的精华。 颜色讨巧。
如果能深化下去,地面最好是古朴的青砖。反衬立面。 家具嘛,灰色亚麻最好, 配饰,红 黄吧。

psb (3).jpg



鄙人的公众号,有时会分析些大师案例,喜欢的话就扫一扫。
帐号.png
【纵横】手法推敲半稿_psb (1).jpg
【纵横】手法推敲半稿_psb (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赞币 +63 收起 理由
hahadang + 31 支持原创
卡住了的车 + 1 支持分享
x_design + 31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