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古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实在是让如今的我们艳羡不已,纷繁的都市早已掩盖了内心那份简单纯真的渴望。家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对于从事设计的我来讲,它是简单却又复杂的。简单的是知道想法如何去实现,复杂的是想法实在太多太多。 就这样一个使用面积仅是40多平方的房子,光考虑设计方案就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这过程想来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方案的可能性是有无限种。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想法,然后不断被自己否定,很享受这种思考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充实感。慢慢的家的轮廓便越来越清晰。 剥去华丽的表皮,人得内心还剩下什么?去掉炫目的造型,可见又能留下些什么?住在里面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想想自己在烹饪美食的时候,心爱的人坐在背后幸福深情的凝望着自己是何等的满足;累了,倦了,沏上一壶清茶,闻着花香四目相对那一刻内心是何等的平静;坐在摇椅上享受阳光的沐浴,翻开自己喜欢的书,是何等的惬意。想到这些,未免动情……
这样的情景是否也会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扰,难道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家的含义吗? 于是便有了中间实木质地的台面,与裸露的水泥柱相映成趣,质朴厚重。它可以是餐桌,可以是操作台,可以是书桌!也有了一方小小的喝茶品茗的空间,它也可以是朋友暂居的休息区。在卧室的空间中更是留了一大部分空间独摆放了一把伊姆斯(CharlesEames)的躺椅,而这些又何尝不是寄情于此。
为了保持空间最大的视觉效果,原有的墙体被玻璃镜面所代替,中间的折叠门在开合之间不仅分隔出空间,更带给人不同的想象。任由思想的笔触在这白与灰之间挥洒。家具款式及比例上更是精挑,没有多余的造型,没有多余的装饰。一切都为功能所用,一切都从心出发。一簇阳光,一缕清风,一份简单、恬淡朴素无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