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宅占地3150平方米,正落由门厅、茶厅、正厅、内厅(攀古楼)、走马楼五进组成,五进皆为楼屋,四座四合院由五进楼厅围合而成,步入其中,一座比一座宽敞,一座比一座恢宏,一座比一座精美,特别是潘家专门用来收藏青铜器的攀古楼,其前后两院,庑廊高大,户窗敞朗,砖雕精美、凭栏梁枋的木刻无不隽秀细腻。
这是一座大隐于市的正宗古宅,它身上有着苏州辉煌的过往,也走进了繁华的当下。
苏州探花府花间堂位于平江路南石子街10号,是苏州望族潘氏的老宅。
在攀古楼两侧回廊,木楼板皆采用长11米的整块原木,上面还曾铺设磨细方砖,据说为潘氏收藏所需,既防火防潮,又能避免沉重的青铜器皿在搬运时伤及地板。在回廊的墙壁上,还有两处瞭望口,口洞成圆形,内置一块可推拉的大方砖,有通风、采光、瞭望、射击的功能,这在苏州古建中所见极少,目前仅发现潘宅一处,若非名门深府,绝无此等配置。
酒店特设抄经室,让您静心安宁。
宅子的东落原是潘家的花园,修缮前已面目全非,花间堂比对图稿精心复原,如今,三曲桥穿过一池碧水,太湖石环绕四周,玲珑多姿、堆叠有致。假山之上,清泉泛漫而下,形如瀑布。山石之间,一座船舫临水而建,它外形似舟,却又置于陆地之上,因此俗称“旱船”,又叫不系舟,置身其中,不由得使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藕香榭,试想中秋月圆之夜,风吹细浪,宛如月下行船,若效红楼置以潘家蟹宴,再有昆曲度水而来,又该是何等地惬意!
园子的南面有花厅,称“竹山堂”,是主人会客的场所,现在则是探花府的前台。置身其间,很多人都会被刻满花朵的青铜色长柜深深吸引,这独特的纹饰与用色,宛若记录在古老柜体上的神秘暗语,似乎在冥冥中注定了花间堂与酷爱青铜收藏的潘祖荫之间有着超越时空的交集,而所有的视觉彩色也由此抽离,柜体的青铜色、花朵的胭脂色、花蕊的萌黄色、枝蔓的花叶色、暗纹的栗皮色……它们在不同的空间互为主辅,交相辉映,以大胆的配色和今古融合的时尚外观,延展出了探花府里,不拘古法、气韵生动的设计美学。
翻开出版于1958年的《苏州旧住宅参考图录》,不仅存有九张南石子街潘宅的珍贵照片,还收录了三张手绘的建筑平面图和横断面图。拍照和绘图的人叫陈从周,生于1918年,是同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学家。花间堂以陈从周先生的照片、图纸和专著为重要参照,运用正宗的古宅工法予以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