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建筑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题的缘起——研究往往始于问题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人类在共享全球化
成果的同时,也遭受着传统文化的丧失、环境特征的趋同等危机,传统
空间文化如何延伸和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与讲求效率的工作需要,促使我们的空间设
计朝着“西化”甚至“e化”的方向阔步挺进,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学术
范式、设计手法、质量标准,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考核等,也几乎都采用
西方模式。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徽派建筑
徽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当
是基于它的风格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
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
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
室内——徽派建筑室内
“室内”的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较模糊的,中国传统文化崇“天
人合一”,人与自然交融,建筑室内外相互渗透,室内外的边界常常是
弹性的、模糊的。
徽派建筑民居的大厅与天井之间常常不设固定门窗,室内与室外完全
融为一体称为“敞厅”。有些“天井式”民居的“天井”就像“天窗”,仅一米
见方,很难分清哪是室内,哪是室外的庭院,还有些厅堂走廊、轩等,
几乎没有垂直界面的界分,有时(如冬季)则装上槅扇门,可随季节变
化灵活装拆,“有无相生”。
徽派民居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受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
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徽州地区原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
湿润,为防止瘴疠之 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
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 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
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
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主要形式为“楼上厅”,
楼上厅室轩敞,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保留了古越人“干栏式”
建筑的格局。为解决通风采光问题,中原民居的“四合院”形式又逐步演
变成适应险恶山区环境的、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徽派民居建筑特征
徽派建筑大多建于明代和清代,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徽州地区歙县,绩溪,休宁和黟县,这里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社会安定,没有都市的喧嚣,多的是田园般的宁静和淳朴的民俗。
虽然皖南民居的规模小,但也是两层高,平面则以狭长的天井为中心。天井,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三面为房屋,一面为门墙,楼梯位于门墙的一侧的西南角,二楼天井为廊。大门居中,正对为正房,通常为三间,也有五间的。正房正中。楼上为“堂”其他为居室,楼的上下墙不一定对齐,这是很独特的。柱子,直接搁在底层梁上。东西两侧均设厢房,也有仅一侧设厢房的,隐墙高大,门尾造半间,屋顶向内天井成坡形,厢房坡顶也坡向内天井,这样有利于天井的采光和通风,也适合于阳光的照入,山墙处为阶梯形的马头墙,既有防火功能,也丰富了建筑形体造型,
天井
“天井”是房屋和房屋或围墙围合而成的露天空地,天井的设计使
得屋内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与徽州的经商传统也有很
大关。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聚集屋面
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天井”是徽派建
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马头墙
徽州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房屋易遭火灾,为避免火势蔓
延,又产生 了“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在居宅两
端墙顶砌筑的高出屋面的山墙 ,用于防风、防火。“马头墙”的构造
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
坡长度定为若干档, 墙顶
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
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
板,因形似马头,故称“ 马
头墙”。粉墙黛瓦的“马头
墙” 是徽派建筑的又一重
要特征。
砖雕大多用来装饰门罩、
门楼、照壁、门额和八字门
墙的话,石雕就多是用于装
饰望柱、栏板、华柱或柱础。
而木雕呢,则主要是在梁
架、窗户、楼梯处大显身手。
徽派民居雕刻与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雕刻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以及古典家具的装饰。
砖雕广泛用于徽州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它是明
清以来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雕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
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木雕主要用于民居的内,
通常用在民居建筑的手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栏板、窗扇、栏杆等
处,雕工讲究,是独有的建筑特色。
安徽芜湖陆和村茶馆室内设计,大量地选用徽州木
雕作为室内构件的符号
元素,让人们在品茶的
过程中,感受传统的徽
州文化魅力,具有极其
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木雕一方面有装饰美化
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
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
意味,以直观的形象表
达非物象本身意义的内
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
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和
审美习惯之中。在现代
室内设计中,有的单独
把木雕作为装饰品,有的则作为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古代到现代、从
形式到意义,木雕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它作为室内环境中的装饰,
增添了室内空间的个性化艺术氛围。
浙江杭州某酒店室内设计,充分借助于城隍山周边的市井风情,石井、马头墙、青花陶瓷、民居木窗、江南竹笛、西湖小船桨,还有以“里”、“弄”、“巷”、“坊”等民俗意味的元素作为设计创作的题材,努力保留和表现一些杭州城的古貌遗风。设计中没有斗拱、挂落和传统建筑的雕梁画栋,但却散发着东方气韵,景观的立面表现了红色方体的印章和书法等,以“福”、“禄”、“寿”、“禧”为主题的墙面作为装饰的构成符号,传统的内容、现代的排列组合,充分地反映出设计师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