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设计”为何在中国创意不设限?
 这是西雅图建筑师斯图亚特·斯尔克从业几十年来头一次接手如此特别的项目:为从未谋面的客户设计3座高端别墅,对方除了规定建筑功能、平米数、卧室浴室的数目外,在建筑风格和预算方面,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接到这个订单让我百感交集”,斯尔克说,“开始时还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然后就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对方没给出任何方向,也就意味着设计师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过最终,想到这种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还是让人感到激动。”
  中国房地产喂肥美国中小型设计公司
  斯图亚特·斯尔克收到的订单发自中国上海,是一个别墅群工程。每幢别墅定价在5000万至1亿人民币之间,约合750万到1500万美元。为何选中了斯尔克?该项目的中国开发商旗下的一名顾问在参观了斯尔克在加利福尼亚州设计的棕榈泉别墅后欣赏有加,就把这个上海项目介绍给了他。后来,又将斯尔克设计别墅的数目增加至9幢。
  斯尔克的17人小公司,只是数十家享受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建筑业兴旺的美国中小型建筑师事务所之一。无论是建造亿万富翁的别墅,还是修筑数百米高的摩天大楼,都让这些公司获益良多。尽管像芝加哥的SOM和圣路易斯安那的HOK这样的大型建筑公司将他们的触角伸向全球已有几代人之久,但也就是最近六七年,这些中国工程才纷纷向他们涌来。
  能够接手这些项目,这些公司都很兴奋。不只是因为中国的工作填补了衰退的美国经济带来的业务空白,据建筑师们说,更有趣的原因是,他们发现中国的开发商和政府机构跟他们在美国的合作伙伴相比是更“可爱”的客户。建筑师们一致表示,中国人更富雄心、更有冒险精神,为了促成设计创意的实现,也更愿意投入必要的资金。这些都激发了建筑师们的激情,让他们拥有的艺术情感找到了难得的宣泄出口。
  斯尔克接手的这个项目被称为中凯佘山别墅项目,位于上海一个景色优美的郊区地段,不久前项目已经竣工,在中国成为了解新建筑作品的一个窗口。这块奢华的生活地段包含着18万平方米土地,80幢高级别墅。开发商上海中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顾问王谦,在2003年游历了棕榈泉、洛杉矶和多伦多的若干高档社区后,挑选出包括斯尔克在内的10名北美建筑师来设计这些房子。
  “我不知道中国建筑师能否做到这些”,王谦说,“也许他们可以,但是我不想冒那个风险。中国在此以前还没有开发过这样的项目,中国的别墅市场还很年轻。”
  风格不限,建筑师获自由创作激情
  斯尔克接手的9幢别墅,被要求每幢设计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但具体风格如何未加任何限定。职业生涯里头一遭,他不再做单纯的客户口味和个性的解释者,而是如同画家面对着空白的画布。“我头脑里从未得到过操练的部分,一瞬间被打开了。”
  斯尔克游览了苏州的几座公园,他发现每个景点都有中国的诗句相对应。这催生了他的别墅设计创意:为每幢别墅的设计缘起写作一段有故事性的文字。其中一幢名叫“曲径”的别墅,有一段冥想式的开头:“石子掉入池塘激起阵阵涟漪,弯曲的墙壁把人引上深幽的小路。”
  在美学方面,斯尔克说:“开发商们完全置身事外,如果说他们有参与的话,就是帮我们更充分地实现了我们的想法。”
  来自亚特兰大、以风格夸张激进闻名的小型设计公司MSMEA也收到了来自中国的五单生意。公司负责人之一美林·伊莱姆称,在中国的工作跟在美国大相径庭。公司从来没有设计过一所房子,房主完全没有任何预定的风格,也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客户,对于房子的美学预期不做任何交待。
  “我们以普世性的方式考虑设计”,伊莱姆说,“在餐厅旁设置一个小花园合适吗?合适!人类对于某些事物有共同的需求———风景、采光、私密性。我们必须运用这些设置,如同设计我们自己住的房子一般。开发商自己完全没有给我们的设计提供任何线索。”
  当美国人与中国客户的接触逐渐增多,他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新鲜微妙的建筑师与客户的关系,包括耐心建立关系的过程、快速做决定的方式等。
  中国开发商的无畏精神和形而上追求
  克里斯·麦克华伊是纽约斯蒂芬·霍尔建筑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北京的一家开发商给了他们公司3个月的时间,要他们在市中心设计出一幢摩天大楼取代原来的建筑。公司在项目设计中注入了霍尔关于都市生活的大胆设想,在地下安装地热能,将单调的苏式建筑加以改造。
  这个被称为当代MOMA的项目在北京投建,它用玻璃天桥将不同的塔楼连接如同空中走廊。该公司还设计了叫做“切开的泡沫块”的一个项目,在四川成都建设。其设计是:在不同的楼宇之间切割出不规则的小道,让光线切入进来。
  “美国开发商是没有可能让我们做这些的”,麦克华伊说,他认为美国人的精神就是,如果从前没人做过,那你就不该做。他们对所有问题考虑的都是风险、风险、风险。中国人在建筑风格上却有一种敢于尝试的精神。
  他说这里面包涵的可能不只是勇敢。“其中存在着别的维度”,他沉思着说,“中国人有着对诗意精神的推崇,一种跟历史、文化,特别是意义感的连结。他们寻求解决方案,但也追求形而上学的维度。”
  莱斯·瓦拉赫是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名建筑师,在中国市场同样获得了在美国少有的厚待。他的12人小公司“线与间隙”,在广东为中国万科公司设计了有40户房子的社区。
  社区起初的定位是为40户家庭提供的“俱乐部会所”。“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隶属于世界上任何一间俱乐部”,瓦拉赫说,“为什么不换一些完全不同的思路呢?”他策划出了一个山顶度假别墅的概念,艺术家们可以在那里画画,他们的作品会成为公共画廊的一部分。“他们只考虑了一会儿就表示‘就这么办’!”瓦拉赫说。
  芝加哥GP建筑师事务所是一间85人的公司,公司一半的业务都在中国。他们发现中国客户对建筑师在原料方面的决定非常尊重。公司负责人詹姆斯·盖特可说:“我们还没有遇到过因为预算的原因放慢或者停止工程的项目。”
  建筑师们喜欢这样果断、慷慨的客户。海勒·马努斯建筑师事务所,旧金山一家拥有25人的设计公司,如今有三分之二的工作都在中国,现在正进行中的项目有12个之多。“他们有一以贯之的政策,让他们可以将事情很好地完成。”合伙人之一杰弗瑞·海勒说。海勒的合伙人同时也是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席的克拉克·马努斯,对于中国业务流程之所以如此顺畅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美国的政策制定机构大多数出身律师和政治科学等专业”,他说,“而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官员和决策者是工程师。他们有更直接有效的工作思维,即发现问题、拨付款项、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当然,高效有时候可能要付出代价:一套权力集中、自上而下的决策系统意味着,无论当地居民是否愿意,有些工程都要付诸实施。据麦克华伊观察,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将中国的许多历史性建筑资源都抹除掉了。每当自己的公司在接受了一些有可能会毁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的项目时,麦克华伊都会“非常忧心”。
  中国营销工作中的关系维护与客户选择
  有时候对美国公司来说,在中国的营销努力只不过是接听一些电话。
  吉姆·奥尔森是西雅图奥尔森·昆丁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最近接到的一单中国生意来自于一对香港夫妻。夫妻两人分头花1年时间在图书和杂志中寻找喜欢的房子,当他们比较彼此的笔记时,奥尔森设计的一套别墅在两人列出的名单中同时位居榜首。于是夫妻俩就把1300平方米的别墅设计订单发给了奥尔森。
  耐心的关系建造是在中国进行长期营销的中心工作。自从2004年以来,海勒每年都要到中国6次。他所在公司得到的中国业务,多半因为他跟某一家中国设计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关系而来。他说:“为了建立关系,你需要不断地去跟人一起吃午餐、吃晚餐。”
  像海勒·马努斯和斯蒂文·霍尔一样,盖特可搭档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永久办公室,詹姆斯·郑担任盖特可亚洲业务运营的主任。他说自己每年有60%的时间在中国,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培养关系。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进入中国,竞争也日趋增多,他说:“好消息是,在中国文化中,打电话告诉某人‘我想和你见个面’要相对容易些,在美国,你不可能总是那样做。”
  在选择设计师的过程中,“本地化”似乎不是很重要。王谦说,他只是需要为别墅找到“合适的建筑师”。“谁来设计别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来的别墅足够好。”
  詹姆斯·郑说,在中国建筑师中缺少有执行大型商业项目资格的人。“我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欠缺的不是观念和思想,而是欠缺经验和能力将概念设计转化为现实。”詹姆斯·郑能够感受到在中国有天分的建筑师中存在着一些抱怨和嫉妒的情绪,“尽管如此,我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够真正理解和尊重美国建筑师在中国扮演的角色。”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邓仲文2014-1-22 21:02:31
专业与不专业
xhwg44052014-4-16 17:47:53
原创的精神 与 复制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