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于2012年由西安亚建俱乐部更名而来,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会员制的高尔夫休闲场所。球场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终南山脚下,与长安八景之一草堂寺两两相望,东临高冠瀑布,西接太平森林公园。球场由皮特汤姆森的TP公司,按国际标准18洞72杆设计建造。俱乐部建有星级标准的会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内设齐全的休闲和商务等配套设施,是健身、休闲娱乐、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
作为一个90年代营业的球会,十多年的发展,使西安秦岭高尔夫承载着陕西乃至西北高尔夫的诸多荣誉。华村与秦岭高尔夫的合作就缘于最近这次的球场升级和重建新的会所,意在不断提升球会的形象、品质以及运营能力。
新会所选择在球场东面的一处临水之处建造,对于会所的设计风格选择确实细细地思考了一番。球会所在地的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在西安长安区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它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名山。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修炼悟道的清净之地,在当前的现代社会,这里有数万隐士在这里“脱离世俗”过着自己意想中的生活,按照普通百姓的话来说,生活在这里,多少都能沾上点“仙气”而我们的球场建于此,则更感觉到返璞归真的意境。
在规划上,我们特别重视户外高尔夫运动、交通的顺畅和便捷,以及会所室内相关运营、运作的流程的合理性和专业性。注重各种动线之间的连接配合,促使球会整合运作和利益的最大化。
规划设计中,动线设计是高尔夫会所的空间布局和配置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尔夫会所是高尔夫俱乐部的营运中心,集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餐饮、商务、办公于一体,其中为高尔夫球员服务和行业经营是它的两大主要功能。动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流、物流的路径,一是固定构造物及摆设。我们对高尔夫会所进行动线设计时,首先要从它这两大主要功能的要求出发,来筹划它的人流、物流的路径设置,以及固定构造物和摆设的配置和定位。
会所的动线设计主要体现在高尔夫运动流程的进出球会步骤里。高尔夫球员或会员进出会所,所涉及的人流主要是球员的流动、各类工作人员的流动以及工作人员为球员服务的互动。人流路径包括球员的流动路线、管理人员的流动路线、球员和各类工作人员互动路线;物流路径则是运动员所带物品的流通和分置路线。很显然,会所人流、物流路径头绪较多,彼此交错,较为复杂。要考虑球员从球场回来以后的就餐、洗浴、休息、交谈、住宿,会所的人流、物流路径就更为繁多。
高尔夫运动是一种高雅休闲运动,球员特别是那些固定的会员都是带着一种享受欢愉意愿来参入这项活动的。为了体现出高尔夫运动的这种高雅的意境,保持球员的愉快心情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是十分重要的,绝不能出现路径阻碍、路径错误、服务差错、物件失落等大煞风景从而败坏球员的心情的现象,因此高尔夫会所的动线设计必须十分精确和完善。人流、物流路径必须通畅无阻,并且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鉴于终南山的文化氛围和高尔夫运动的特征,以质朴大气的建筑风格,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调,会所和练习场的设计和周边环境相融合,通过利用自然材料和建筑的高低错落让建筑整体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呼应,错落的建筑物映衬在高低起伏的景观和山峦重叠之中。
设计构思是让人感觉是一个栖息在山丘上的托斯卡纳小村庄,这两座建筑物通过一个景观桥相连接。这座桥横跨了道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宏伟的建筑入口。
室内设计旨在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豪华空间体验,大玻璃窗和露台、屋顶可以让人享受无边的景观和自然生态之美。室内基本沿用室外的材质,增加建筑与室内的延续性和接触感,空间色调搭配中,我们运用大片暖色与绿色植物的悬乎衬托,肉桂色与驼色,萨尔提略式地砖以及古老笨重的实木大地板,以达到古朴生态远离城市的田园诗歌般的纯朴体验。厚实的原木大梁,自然未经雕琢的石块运用所建设成的圆形拱门,铁艺的雕花和各种绿色盆景搭配,不断地重复植入环境生态元素,不断呼应自然的设计思路,寻找自然生态的元素,体现于建筑和空间之内,带来舒适、大气、尊贵的感官体验。
融合的建筑、空间视觉之美,归宗于终南山、秦岭、高尔夫,修身、修性、修心的人文与自然哲学,在这一刻完美呈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