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中国是一个只有客栈没有酒店的国家。酒店HOTEL,来源于HOSTEL,和HOSPITALITY同意, 中文意思是服务业。对于中国客栈的记忆就只有电影“新龙门客栈”中彪捍而多情的老板娘和江湖中来往交错的恩怨世仇。 酒店的概念来自与英国和法国,虽然英法两国相互看对方是乡下人。首先,酒店是招待达官贵人的场所,有钱人和装做有钱的人趋之若物,他是一个富有阶级的场所。侍从的笑脸都是职业培训出来的,英式全日制管家更是有着牛津大学的高级文凭和高额的薪金与不菲的小费。全球高档的一线酒店品牌有:RITZ CARLTON(丽兹酒店),GRAND HAYTT(君悦酒店), JW MARRIOTT(万豪酒店), FOUR SEASON(四季酒店),其中,RITZ 和MARRIOTT属于一间公司下的两个高档品牌;而GRAND HAYTT和FOUR SEASON 则属于STARWOOD管理。由于上层社会出入这些场所,酒店也和服装一样成为世代相传的几百年的品牌。更加有文学家的帮衬,如海明威的小说里说过:在RITZ HOTEL一切梦想都有可能发生。美丽的诗句更加引发了上层社会的虚荣心和向往。 中国,为什么没有酒店呢?这要从政治说起。中国自古以来是重文轻商,商人最有钱,可社会地位最低。皇帝出行有行宫备着,官老爷有衙门伺侯着,至于商人,你再有钱,只有住客栈的份了。由于社会阶级的低微,客栈永远没办法成为上层社会的聚集场所。 再放高一步,从宗教来看东西方的不同。东方的佛学讲究是清静寡欲,戒律森严。佛门和世俗隔着很高的门槛。此外,不能结婚生子,今生所受之苦,来世定当回报。这点,我信。还有,佛家讲伦回,前世,今生与来世,其实,一切都晃若隔世。有次在去普陀山的船上遇见一个出来跑业务的小和尚,谈起股票滔滔不绝,居然用手机来炒外汇。那么,西方的基度教在我的体会中更加人性化。教堂的里拜和节日会象家庭的聚会一样,有谈钢琴,有演讲,有小孩子的唱歌,一切都和生活有关。西方人认为每个人的灵魂只有一个,死了之后升天堂或者下地狱,有点类似东方的极乐世界和阴朝地府的说法。 由于东西文化性的很大不同,东方的空间是宁静的,超脱的,形而上的;西方的空间,多办是物质的,丰富的,在感观和触觉上给人以享受。西方的国际品牌的酒店开在中国,也同时要考虑东方的文化,“WESTERN MEET EASTERN“现在就形成了一个很时尚的主题。BANYAN TREE HOTEL(悦榕庄)是一个泰国和SINGAPORE的酒店品牌,他们提出的SPA RESORT 水疗度假和URBAN RESORT 城市度假的酒店新形式。很好的把西方的酒店高端的服务和东方尊重自然,以水为乐的文人雅趣结合,空前成功。在我们设计的BANYAN TREE的单体别墅里,水和绿化的面积占了60%,房间面积只有40%。 在这个西方的泊来品面前,我们还要学习很多,毕竟这是人家几百年的生活方式。每一点的细节都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和使用。现在,国内的酒店设计也在兴起,我觉得设计师不要走两个极端:一,不要急于在酒店设计中表达强烈的概念。酒店的空间是交响乐,不是钢琴独奏或者拉二胡,是严密的空间组织和丰富的空间材质的控制和使用。二,照搬西方酒店的形式。就如很难想象一个西方人写毛笔字会怎样。我敬佩贝律铭先生的设计哲学,用西方的技术做东方的造型。所以他的设计是世界性的。中国可以象日本那样经过50年的时间,从学习西方到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如果说,要牺牲掉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为中国的下一代设计师铺路的话,我甘愿做垫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