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妍/文
住区可用最自然的材料,完成隐于自然的“无形”。
我们发现有这么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朴实更可以彰显气度,它自古有之,在脱离潮流百年后,又被推向时代前沿,成为当前众多设计师或政府或名人追捧的对象之一,这就是木建筑。结合地块自身的特点,我们建议打造一片木石水完美结合的建筑区,满足对环境的尊重,也满足一部分高端人群的需求。最终达到柏拉图口中的最伟大的艺术即自然的效果。
欧美国家木材的使用成为潮流
在欧洲国家,使用木材被当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力工具。木材被不断地用于结构、外墙饰面、外装修,甚至土木工程中,近年来木材使用,荷兰增加了20%,比利时由5%增加到15%;在美国和日本,木材占单体住宅市场的90%,在芬兰,大约90%的住宅用木材建造,法国计划在2000-2010年将木材在建筑市场中的份额增加四分之一,在斯堪的纳维亚,一些木框架的低层住宅比用混凝土框架的同类住宅便宜。在英国,低层或多层建筑多采用砖混(包括砌块)或木结构,而高层及大型公建多采用钢结构,原因之一是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释放过多有害气体及其在拆建后成为永久垃圾。入围今年英国“莱伯金建筑奖”(Lubetkin prize)的建筑“卡萨?金克别墅”(The Casa Kike),“新英国特派使团住地”(New British High Commision)砖、木是其重要的建筑材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梦想之一就是一所完全用木材建造的住房。
追溯传统,延续城市的文脉的住宅不是把欧洲、美洲的住宅搬过来,肯定是具有中国传统的,回首中国建筑古代的建筑,其内在讲究浑然天成、中和与平衡。木是其主要建筑材料,石材也在大量民居中使用。所以中国人是契合木石水这种建筑形式的。
自然材料优越的性能利于能耗的减少
站在环境的角度,使用自然材料能最大限度地与自然实现融合,我们这一片区将达成 “房子就是地上的另外一颗树” 的效果。清华大学研究显示,在建造阶段,木结构比轻钢结构可少消耗27.75%的能源和39.2%的水,比混凝土结构少消耗45.24%的能源和46.17%的水。从使用阶段的能耗看,以北京地区全年采暖空调耗电量看,木结构比轻钢结构耗电量节能9.43%,比混凝土结构节能10.92%。
现代木屋的建材在保温、隔音、防风、防潮、防虫、透气、抗震等方面,都堪能与砖混结构建筑媲美。譬如由于木材为绝热体,同样厚度的木材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在冬天室外温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木结构建筑室内温度比混凝土建筑温度要高6摄氏度,而夏天却恰恰相反——名副其实的“冬暖夏凉”。
木结构建筑自身重量轻,吸收的地震力少,而且楼板和墙体体系组成的空间箱型结构使构件之间能相互牵制,所以它们在地震时即使建筑整体稍有变形却不至于散架,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时,木结构建筑基本都毫发未损,这也是日本、美国西海岸地震多发地带木屋普遍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代的木石水并不是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我们摆脱了飞檐,摆脱了浓妆淡抹,而是简约的从自然里长出来的建筑,他应包含四个层面的意义:功能、形式美的法则、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对环境的尊崇。
科罗拉多州住宅: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木结构建筑,它的特点纵向和横向都采用优良硬木柚木壁板
澳大利亚墨尔本Essex街住宅:房子大量的运用了再生木材,起到保温遮阳的功能,随着季节的转变或接受阳光的多少也跟着发生变化,屋顶上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把绿色设计贯穿其中
住区有这么一条廊道是生态建筑廊道
“碳中和”环境
“碳中和” 取自英文Carbon Neutral。层面一: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绿化环境等方式将人类制造的这些二氧化碳吸收和化解掉,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生活方式)。层面二:达到一种“碳中和”平衡的环境状态(生活环境)。
潮流: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中和公民。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
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年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时计入了碳中和成本。
2006年,《后天》成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级制作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
2007年,《新牛津英语字典》,正式将“碳中和”(carbon neutral)编列到字典里。
07年6月,世邦魏理仕宣布碳中和计划,成为首家商业地产服务公司加入“碳中和”,它计划于2010年在其所占有的设施中实现碳中和目标
07年10月,戴尔在北京宣布成为世界主要PC商中首家在全球范围实施”中和碳”的公司
2007年,英国的维珍公司,美国的新闻集团都开始了碳中和计划
07年底,中国第一家“碳中和”酒店——精品酒店企业URBN Hotels & Resorts的URBN Hotels在上海隆重开业。
07年底,福斯特事务所计划将利比亚的绿山区(Green Mountain region)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碳中和” 的重建区,计划面积达5500平方公里
2008年初,DHL公司宣布,正式推出面向亚太地区的‘碳中和“运输服务——“DHL绿色快递”(DHLGOGREEN
EXPRESS)
2008年初,雅培在财富杂志500强公司中第一个立下“军令状”,宣布其在美国本土公司中所有的交通工具将达到“碳中和”。
2008年,冰岛、新西兰、挪威和哥斯达黎加四国均表示要建设绿色经济,力争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国家。
2008年初,中国奥运会推出“夺金路,碳中和” 活动
08年2月,韩国政府宣布,为了提高国民与政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自觉性,政府将首次启动“碳中和”计划。
08年3月,英国政府出台的规定,自2016年起,所有的新建住宅必须达到“碳中和”的标准。
08年4月,日本环境省设立日本“碳中和”论坛,以推广“碳中和”知识,日本民众在住宅选择时开始考虑“碳中和”
08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助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展映期间举行环保系列活动,包括推出中国第一个“碳中和”电影节。
08年,各大国际会议高度关注环境,各大文体赛事打出“碳中和”旗号,新西兰启动碳中和交通系统
2010,英国政府希望首个完全的“碳中和”生态村能在2010年前建成
2016,英国住房大臣伊蔚特·库珀宣布,在2016年之前建造的200万套住房中,一部分将坐落于5个“碳中和”生态城镇内,每个城镇将包括5000至1万套住宅。
借鉴:上海碳中和酒店
“纸”的建筑
用纸做结构材料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重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且建筑物拆除后,纸可以重复利用,对环境保护亦有好处。瑞典的一位科学家通过添加多种化学合成物,制成一种新型波纹纸板,其硬度竟然和钢一样。这种材料不仅非常坚固,又保持了纸板质轻的特点,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火、耐热和防水性能,特别适合于制造飞机、轮船和筑桥等。最近,国外已用这种纸建成一座跨度为15m、宽为3m的纸桥,桥上可以通过重达3t 以上的吉普车。位于瑞士的纸塔,外径13m,高33m,1992年建成,已成为瑞士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纸塔建筑物不仅其使用的材料具有可循环性能,而且具有环境友善之特性,为建筑使用可降解性材料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它被人们誉为“绿色建筑”典范。
借鉴:日本坂茂(Shigeru Ban)设计的PAPER ARBOR、PAPER HOUSE、PAPER TEMPORARY STUDIO;韩国Nomadic Museum。PAPER TEMPORARY STUDIO
竹”的建筑
竹子被称为“植物钢铁”抗震性强,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吸收二氧化碳量是普通树木的4倍。竹制合板在结构上比我们熟悉的结构饰板坚固。将竹条压叠成合板,可制成竹LVL(胶合板)制作家具及构筑物。 竹建筑技术最重要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质量,而且经久耐用,占用空间少。此外,竹材利用也是弥补资源总量不足的可行性选择。根据哥斯达黎加PNB的统计,竹房屋比普通材料住宅的成本便宜20%。由于质量轻、弹性好,竹子的抗震功能非常突出。据报道(Gutierez,1998),在哥斯达黎加的7.6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30座竹房屋保存完好,而周边许多混凝土房屋和旅馆难逃一劫,全部倒塌。经过适当处理的竹材使用寿命可达30年之久,而且,竹材种类的精心选择、防腐处理、辅助材料的使用以及老化或损坏部分的定期更换等等都能增加竹房屋的耐用性。对竹材的皱缩和预处理可增加竹建筑的耐用性和抗损坏性能,这种竹材已得到广泛应用。
借鉴:江南竹屋、竹楼和竹桥
“木”的建筑
法国国家木材发展组织(CNDB)推测,在建筑物中每使用1吨木材会减少大气层中1.6吨的二氧化碳。而其他施工材料(例如:钢材、混凝土、玻璃和塑料),他们在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并且相应地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木材的使用在欧洲被看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利器。
借鉴: 故宫祈年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