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的先驱: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
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Early Modern Architecture: Arts and Crafts, Art Nouveau, Chicago School and the Deutscher Werkbund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为反对大量生产的机器制品的粗制滥造,试图复活中世纪的手工艺,并重视自然材料的美感,以改革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没有积极面对工业艺术问题。 
1,代表人物和言论主张
● 拉斯金(John Ruskin):
a, 反对“劳动分工”(艺术家从作品的生产中分离出来)和“把操作者退化为机器”。反对使用机器。Ruskin第一个猛烈攻击“水晶宫”和火车站建筑。
b, 1849, 《建筑七灯》(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中,Ruskin提出“装饰”应与人们是否乐意去做相联系。
● 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77-1894发表的关于关于艺术与社会问题的35篇演讲。
积极方面:a, 反对艺术家脱离现实的日常生活(反对艺术家沉溺于希腊、罗马之梦);
b, 艺术为大多数人服务。普通人的住宅、一把椅子或一个花瓶等再度成为艺术家的设计对象,在此意义上,Morris被认为“现代运动之父”。(Nikolaus Pevsner语)
c, 从哥特式的手工艺出发,强调技艺craft;
消极方面:a, 厌恶现代生产方式,机器是Morris首要的敌人,“作为一种生活条件,机器生产完全是一种罪恶”,仅仅认为机器在节省人的劳动时是有用的。
         b, 攻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基础,提出浪漫的社会主义。
2,实例
       ●    1875后莫里斯公司的家具
● 肯特“红屋”,为莫里斯住宅,(Philip Webb, Red House, Bexley Heath, Kent, 1859-1860), Morris所作室内装饰以及家具。
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对当地材料(清水红砖,不加粉刷)的运用
高屋顶、尖券等仍有哥特建筑的影响。
       3,影响:对新艺术运动产生影响,整体艺术的观念对现代建筑产生影响
二,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10年代,在比利时Brussels产生,影响法国,并传遍欧洲的国际艺术运动。它试图在断绝与历史诸样式的关系之后,重新创造一种基于植物优美曲线的造型新风格。
1,形成
1)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及其英国“自由式住宅”(free style house)的影响
2)勒杜克(Viollet-le Duc)的结构理性主义(Structural Rationalism)的影响
3)19世纪象征主义(Symbolism)的关系,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和文学、艺术中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相对抗。强调经验为主体心智(mind)的变化(康德Kant)。
       4)熟铁(wrought iron)作为表现性材料的使用,改革装饰艺术
2,比利时
       英国新装饰样式的影响;法国前卫绘画(如Cezanne, Van Gogh, Seurat)的介绍;比利时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影响
       Line is a force――Henry van de Velde
       代表建筑师和建筑
       霍塔(Victor Horta),1887年加入福里美颂密教,教义为“追求真理之光”
● 塔塞尔宅(Hôtel Tassel, Brussels, 1893 ),铁骨构造;屋顶玻璃天窗;宽大的门廊和楼梯间取代传统细长走廊;曲线的律动贯穿流动空间
●     埃特维尔德宅(Hôtel Van Eetvelde, Brussels, 1895)
●     民众会馆(Maison du Peuple, Brussels, 1897),新艺术运动代表性公共建筑
●     自宅(Own House, Brussels, 1898-1900)
       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
       相对霍塔流动的曲线,凡•德•费尔德在建筑中更强调刚直的构造和线条的力量。1899年迁居柏林后,成立了家具工厂。
●     家具,书的封面,灯具
●     柏林哈瓦那烟草公司(Henry van de Velde, Havana Tobacco Companny, Berlin, 1899)
●     柏林哈比理发店(Henry van de Velde, the salon of imperial barber, Francois Haby, Beilin, 1901 )
●     魏玛应用艺术博物馆方案(Design for a Museum of applied arts, Weimar, 1903-04)
●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剧院(Theatre at the Werkbund Exhibition, Cologne, 1914)
3,法国:
       以巴黎和南锡为中心,受到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吉马特(Hector Guimard)
受到Viollet-le Duc的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并受到Horta建筑的启发。
       ●     卡斯德尔•贝朗歇连栋住宅,巴黎,1894-1898(Castel Beranger, Paris)
              铸铁细工和陶板装饰,入口大门构思来自竖琴
       ●     科利奥特大厦(Maison Coilliot, Lille, 1897)
       ●     巴黎地铁车站入口(Entrance to the Porte Dauphine, Metro Station, Paris, 1900),141所入口设计,(1900-1913)
4,英国
       英国对新艺术运动始终持怀疑态度,称之为“奇妙的装饰之病”而加以攻击。
       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受到世纪末象征主义绘画的影响,设计母题(树林、苞蕾、球根、心脏、女体、毛发等)与直线、几何造型相结合,成为格拉斯哥派的装饰特征。
       ●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 1898)
●     希尔住宅(Hill House in Helesburgh, near Glasgow, 1903)
5,德国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也称青年风格派(Jungendstil),以慕尼黑为据点。黑森大公Ernest Ludwig邀请德国、奥地利新艺术建筑师设计“艺术家村”,为新艺术建筑的汇聚。
       贝伦斯(Peter Behrens)
●     自宅(Own House, Darmstadt, 1901)
恩代尔(Auguste Endell)
       ●     埃维拉照相工作室(The Elvira Photographic Studio,Munich, 1896-97)
       奥别列去(Joseph Maria Olbrich),奥地利建筑师
       ●     Darmstadt路德维希展览馆(Ernest Ludwig House, Darmstadt, 1901)
       ●     婚礼塔(The Wedding Tower, the Exhibition Hall, Darmstadt, 1905-08)
6,   奥地利
       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瓦格纳(Otto Wagner),晚年加入维也纳分离派。利用新艺术的图案装饰手法把所有构成要素还原成线与平面的构成,把传统雕塑、立体的空间解体,转向透明空间。
●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The Post Office Saving bank , 1905)
霍夫曼(Josef Hoffman),Wagner学生。受Mackintosh作品影响后,以正方形、几何形和黑白二色的对比反复使用。
       ●     斯托科勒特住宅(Palais Stoclet, Brussels, 1905-1911)
       奥别列去(Joseph Maria Olbrich),Wagner学生。重体量。
       ●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Secession Building in Vienna, 1898-99)
7,荷兰
       贝尔拉格(H. P. Berlage),提出“净化”建筑。
●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898-1903)
8,西班牙
       在西班牙,Art Nouveau 被称为“Modernisme” 
       高迪(Antonio Gaudi),结构理性主义,有机的塑性形体,地方材料和工法
       ●     米拉公寓(Casa Mila, 1905-1910)
       ●     巴特里公寓(Casa Batllo, Barcelona, 1904-06)
9,   意义
1)Art Nouvean was both the end and the beginning of an era, and its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its limitations were result of this Janus-like perspective.  
2)新艺术运动直接面对工业艺术问题,但过于重视新的艺术风格,未能适应工业生产的方式。Auguste Choisy(1899《建筑史》)认为“对新艺术运动的炫示是完全违背历史教诲的,历史上伟大的风格并非由此产生。伟大的艺术时代的建筑师总是从建造(construction)的暗示中找到他最为真实的灵感”。
3)新艺术运动强烈追求建筑师的个人特征及优秀工匠的作用,发掘了各个地域的各种材料、造型和工法。和标准化的现代主义有不同思路。1960年代后,对新艺术运动重新评价。
       4)企图将建筑、雕刻、绘画、日用品的设计样式统一起来的整体艺术。
5)新艺术运动最大的成就在平面设计(如染织、装订、海报)上,也包括了日用器具、家具等立体设计和建筑空间等方面的成果。
三,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19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在美国兴起,为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先驱。代表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出现。(1873年芝加哥大火)
       技术上: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造型上:表达金属框架结构,“芝加哥式”横长方形窗
       建筑师和代表建筑
       ●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 B. Jenny),第一勒爱特大厦(First Leiter Building, 879)
●     伯纳姆、鲁特(Burnham, Root),瑞莱斯大厦(Reliance Building, 1890-94)
●     荷拉伯特、罗许(Holabird, Roche),马奎特大厦(Marquette Building, 1894)
       ●     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
       “形式追随功能”(From follows function);建筑设计从内到外;
       芝加哥百货公司(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1899-1904)
四,德意志制造联盟 the Deutscher Werkbund
       为提高德国工业产品的质量,1907年在穆泰休斯(Hermann Muthesius)的倡导下,12位艺术家和12位工业家成立德意志制造联盟(the Deutscher Werkbund),安排工业界聘用设计师,并不断举办公开活动,指导人们对产品制作进行改进。1907,AEG(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聘请贝伦斯任首席设计师。
       穆泰休斯还劝说贝伦斯、波尔奇齐(Hans Poelzig)、保尔(Bruno Paul)等担任各艺术院校的校长,发展建筑教育。    
       ●     贝伦斯(Peter Behrens)
              AEG(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AEG Turbine Factory, 1909)
       ●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法古斯工厂(Fagus Werk, Alfred, 1911-1912)
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Model Factory, Werkbund Exhibition, Cologne, 1914)
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广泛采用。
       1,钢筋混凝土的发展
              1824,英国生产胶性水泥
1850,Henri Labrouste在Bibliotheque S. Genevieve(1843-1850)中,用铁筋和混凝土浇拱顶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探索
包杜(Anatole de Baudot)
●     巴黎蒙玛特尔教堂(Saint-Jean de Monmartre, 1894)
              佩瑞(Auguste Perret)
●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Apartments, 25-bis rue Franklin, Paris, 1903)
●     巴黎庞太路车库(Garage in the Rue de Ponthien, 1905)
 
References:
1,Nikolaus Pevsner, 王申祜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建工出版社,1987
2,Peter Collins, 英若聪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1750-1950》,建工出版社,1987
3,Frank Whitford, 林鹤译,《包豪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K. Frampton, 原山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建工出版社,1988
5, Sigfried Giedion,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6, K. Frampton,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Thames and Hudson, 1992
7, Alan Colquhoun, Modern Architec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8, Spiro Kostof,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Settings and Rituals, Ox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