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host 于 2012-9-10 12:14 编辑
滇西高原,群山间悠然升起的一列山屏,白峰幽峡,梦一般悬浮在流云高湖之上。这便是大理的苍山。
苍山有灵,生于此山的石头,或玉润明洁,或苍翠晶莹,或含云纳雾,或隐峰藏泉,似乎天地独钟这片山水,把大千世界般情景,都凝结在大理石中,幻为永恒。
石史
石头无言,自是无法向我们诉说六亿年间,从前震旦纪到喜马拉雅五次造山运动的壮烈了,但大理石,却默默地摄录下那以亿年计的大地动力质变的历史画卷。
大陆隆动,苍山异峰突起,将深埋于地下的石宝,悄然抬升至海拔3000米左右的苍山山腰,呈带状地蕴藏着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理石,逶迤婉转系在苍山十九峰间,这便是传说中玉女遗落在这里的七彩腰带。
大理石的开采和加工,至少在唐代就已名闻遐迩了。洱海地区民族用白石造多宝佛全身像,象四川青城山这样的名胜地,也派人千里迢迢赶来此地"易请佛像",其工之妙,其石之珍,可见一斑。其他大理石制品亦很著名,大理石精品的收藏,在当时已是炙手可热。
宋代,大理石开始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从俗家玩物跻身为宫廷藏品。明清以来,大理石的开采规模日益扩大,为了采到富有诗情画意的"画石",多少石工魂销苍山绝壑,正是"血浸石骨成丹青"啊!
上千年的大理石开采史,悄然地带动了大理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据《新篡云南通志》等志书记载,在苍山脚的三塔一带,很早即开成了专营大理石的集市"础石街",产品销售全国及海外。
现在,大理石制品已成为大理地区带动地方民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础石街",整个大理古城乃至下关新城,处处都有大理石的加工与销售。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大理亦因大理石而增辉。
石品
大理石的称谓很多:因石出自点苍山而名"点苍山",因有"凉生肘腑间"的质感而被诗客称为"醒酒石",因有"凤凰玉女点石",官家征石进贡故名"贡石",民间用于柱础故称"础石",做画屏多时叫"屏石",做文具多时叫"文石",因大理古称榆城而名"榆石",大理古有"天竺妙香国"之称而名"天竺石",最终趋向于称"大理石",自然是宋代大理国建立之后。
大理石的品类,可以按地质成因、主体色调、地质产出的单层厚度、结晶的粒度、硬度等方式分类,也可以按花纹构成分类。大理苍山所产的去灰、彩花属于花纹大理石。云灰又称水花,彩花分春花(绿花)、秋花和水墨花三种。苍白玉(汉白玉、础石)则属于纯色大理石。只有花纹大理石才能产生天然图画。
水墨花大理石,是彩花大理石中最名贵的一个品种,人称"大理石之王"。它主要产于大理苍山的兰峰,矿带狭窄,资源稀少,开采十分艰难。水墨花大理石之所以名贵,除了品种稀有之外,主要还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非凡美学格调。水墨花以黑白两个极色为基调,素雅脱俗,其天然画面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神似:在表现形式上,水墨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飞白泼黑等墨色技法以及以小观大、尺幅千里的构图和透视方式上,水墨色技法以黑白两个极色为基调,素雅脱俗,其天然画面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神似:在表现形式上,水墨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飞白波黑等墨色技法以及以小观大、尺幅千里的构图和透视方,都与水墨画不谋而和。许多天然墨痕笔锋,均为神来之笔,其浑厚高古的格调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水墨花大理石的花纹,传统称谓叫做"坎"。其类别有"粗坎"、"细坎"和"淡坎"、"艳坎"之分。
水花大理石又称云灰石,它的色泽以灰墨色为主,其花纹状如云水,故而得名。它的云纹,千变万化有如幻景:有的似青云直上,有的象乱云飞渡,有的如乌云翻滚,有的若浮云漫天。它的水纹变幻无穷气象万千:有的象波涛汹涌,有的似烟波浩渺,有的若波光粼绚,有的如幽涧山泉。
水花大理石在大理石中质地最为坚硬,是作建材、加工板材和制作工艺品较为理想的品种,其中也不乏构图精美的大理石天然画。
春花大理石又名绿花石,因其色彩呈绿色,图案碧绿葱翠春意盎然,故以得名。其中因色调深浅变化不同,又有墨玉、翡翠、青黛等不同种类之分。绿花石是彩花一类中出天然图画的主要品种。有的深绿如墨,图如剪影;有的玲珑剔透,形如碧玉;有的滋润浸莹,葱笼可爱;有的清淡素雅,意趣深远。其画面以水花杂绿花为多,但以白底绿纹者为佳。
秋花大理石又名杂花石。因其花纹多泛黄色、赭褐色、赤色或五彩各色,其图案多如秋天的景色而得名。由于它的色彩富于变化,又有乳黄,鸡血,玛瑙、珊瑚等不同种类之分。或五彩纷呈,如彩霞祥云;或云山一抹,如夕阳余晖;或似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或象浮岚暖翠,紫气氤氲。这类大理石,以色彩缤纷,变幻无穷为其特点,是彩花石中多出图像的石种之一。
孔雀石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绿色”。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轩”。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在大理,有些石商,推崇七彩石,将孔雀石纳入其中。笔者以为,既叫孔雀石,焉能不为七彩!还是叫孔雀石为好,因为这样不仅包含美石的称谓,而且还有美石出自孔雀石之乡云南大理的声誉,让孔雀石为云南扬名,又何乐而不为之?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CO3](OH)2,CuO7.9%,CO219.9%,H2O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似透明止不透明,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孔雀石与大理石、太湖石、雨花石和石英石,被列为“值得收藏的5大名石”,最珍贵的孔雀石是晶体孔雀石,但这种晶体极为罕见,常见的只有放射状或钟乳状,其外表常有一层绒毛。
孔雀石可做玉石,较南玉更名贵;也可做盆景,因其属于一种氧化矿物质,其里里外外被化成千奇百怪的怪石异洞;人们也经常拿它给孩子做护身符,有人认为它还能松驰神经,消除负面思想,摆在店铺中四角,能招徕生意,以及有助工作,凝聚朋友,得贵人帮助等等。
孔雀石宝石是非常罕见的孔雀石晶体。孔雀石作观赏石,工艺观赏品,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色带纹带清晰,块体致密无洞,越大越好。孔雀石猫眼石要求其底色正,光带清晰。
我国篆刻有三大名石: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篆刻石料资源都面临枯竭。
俄罗斯人把孔雀石用做建筑物内部装饰材料,列宁格勒的圣伊萨克大教堂的大园柱上镶着孔雀石。孔雀石也用于雕刻各种上礼拜用品和装饰品,壁炉和桌面镶嵌等。
孔雀石猫眼石要求其底色正,光带清晰。孔雀石可雕刻鸡心吊坠、蛋形面、项链,还可制成印章料
早在几百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产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他们认为在儿童的摇篮上挂一块孔雀石,一切邪恶的灵魂将被驱除。在德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由于它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使它成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品之一。
石魂
天幻地化的大理石画卷,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感应"着人的文化、人的精神。
人们对石头的文化性或精神性因素的发现,从很早就开始了。
远古的先民,在苍山白云横伫之处,发现温润洁白的"苍白玉",崇拜白石的他们不再迁徙,停留下来开拓田园,让祖先骨灰和白石的合体在银苍玉洱间世代伴眠入梦。唐宋时,他们的遗裔在这里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叱咤风云,称雄西南。白石,以及相应的白色,成为他们立族立国、乃至成家创业的基础--抱染扶柱的大理"础石",或许也含些许这类寓意?
如同这里的人民艰辛而灿烂的历史,大理石把多少风云苍桑录进石中,也把多少美好梦想投影于石。"彩花石"是人们格外亲睐的大理石种类之一。它奇,就奇在渗入石头的那些神秘影象。山水、人物、花鸟、虫兽无所不有,连传说中的神异鬼灵、历史上的胜迹名流,皆活灵灵地"显影"于石中。说真,它们可以逼真到让画家惊叹,不知是石能摄影,还是魂可入石;说幻,它们亦以造化的大手笔,写尽天精地灵、山魂水魄的神韵。
对于苍山为何产彩花大理石以及石中的图画,民间有许多传说,有的说是仙姑的画稿飘落苍山渗进石岩,有的说是玉女的彩带化入山石,还有的说是白龙的遗体变成矿脉;至于人神投影、异灵入石、天地感应的各种民间故事,更是到处都有。只要石上有石工的汗水,就会溅出灵感的火花,变成神话,变成诗,随大理石,越过古今,传至四海。
石工从云山深处采来毛石,如何切琢研磨,当有透石而观的慧眼和开凿混沌的功力;鉴赏家欲从云天雾海的石纹中看出个究竟,,更须有洞观石魂的悟性。
采石即采意(创意),参石英钟如参禅。面对一方彩花大理石,初看,其纹理极为泼墨写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出千峰叠翠、百川霖雨,看出湖光山色、云霞海曙,看出龙飞凤舞、兽走禽戏,甚至看出人形鬼影、众生世相。在"象什么"的视觉导向中,人们无不惊叹天工之巧。这是大理石审美的摹形之境。
再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时不再套比具体的物象,不再关注"象什么"或"不象什么",超然于一般直观联想,只希冀在一种非功利的审美观照中,独自玩味那天赉之笔的微妙神韵,看凝固的石纹所显示的灵动意象。"天意泼洒笑俗笔",这是大理石审美的写意之境。
禅家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归元之观,或可用来借喻大理石审美的第三境界?这时观石,如登高看世界,看到的是整体氛围而非局部镜像,如神游天地间,感悟的是造化因缘而非一般形貌。换言之,这是在一种肤感魂觉、亲切自然的状态下,去重新发现身边的世界。而大理石"画",正以其造化奇功和神来之笔,画出了遍在自然的灵魂,写照了一种与人的文化和精神相对应的返元归真情境。它让人在凿开混沌石胎的同时,开启创意的空间;在观照天然石画的同时,洞察造化的永恒。这,或许也可以看作大理石审美的第三境界--感悟之境吧。
大理石的形成,是大自然所为;大理石的开采、切琢、研磨、分类、鉴赏、交流,则是人之所为,并由此带出宗教、哲学、科技、文学、艺术、经济诸领域的诸多话题。
我们也许不用再列举那些与石共生的石俗、石艺以及相应的石器、石居、石雕、石话等石文化"创意"的主角,都是人。
石本无言,是人给石赋予了韵味和意义;
石亦无魂,是人为石注入了性灵和魂魄。
应该说,所谓大理石魂韵,正是大理石文化创造者、鉴赏家们的精神写照和文化投影。
大理石,美哉!纳天地万物之精华;奇哉!托高人韵士之睿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