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室内设计公司Yabu Pushelberg的作品,国内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北京连卡佛百货公司、杭州的柏悦酒店、即将开业的广州W酒店……从前未曾了解过这一名字的也会因其流利的设计线条、极其摩登的当代风格而留下印象。香港太古地产的豪宅项目Opus Hong Kong是Yabu Pushelberg在中国的最新作品,在这座Frank Gehry设计的建筑物中,他们与《周末画报》分享了关于设计的欢乐故事。
初夏的香港岛早已是绿树成荫,映衬着清澈的蓝天与维多利亚港,轻轻渗透出一点度假的味道。在九龙隔海相望,太平山一片林荫中只有寥寥可数的建筑物,那是香港传统意义上的豪宅区域,建筑与建筑之间是大片的山林,满眼青翠,与山下忙碌的都市既远又近。向山上仰望,一栋如同竹子丛的建筑物最能吸引人们的视线,那便是Frank Gehry操刀设计,太古地产最新的豪宅项目Opus Hong Kong。沿着太平山蜿蜒的山间路向上,光临“竹子”脚下,顺电梯而上十层,便是与Yabu Pushelberg的创始人George Yabu与Glenn Pushelberg相会的地方—他们设计的Opus Hong Kong样板间。
Frank Gehry的压力?
要说Yabu Pushelberg的设计之前,必须交代一下建筑物本身。Opus Hong Kong的所有者太古地产一直拥有着香港岛司徒拔道53号这片山间土地,从前也是太古的董事宿舍,在立意重建之初,太古就邀请到高龄的Frank Gehry执掌建筑设计,这也成为Gehry在亚洲的首个住宅项目。在青山围绕之下的这座建筑物如同一丛刚毅的竹子,随着山岚而微微摆动。这种外墙缓缓盘旋向上的形态源于建筑大师Frank Gehry对于微风中芦苇的印象,一如其过往作品的表现风格,充满律动感觉。室内有限的12个独特的单位包括最下两层两个独特的复式花园单位,以及此上10层的10个单位,换言之,这10个单位每个都拥有一整层的楼面,均为三房三厅的间隔,面积有约560~640平方米。每个单位都被一系列的船甲板式露台包围,配以大面积的落地玻璃,从室内走出室外就像步入这一片海港的都市风格一样。
既是大师设计在先,接下样板间室内设计重任的Yabu Pushelberg是否会有着更大的压力?GlennPushelberg的回答意外的轻松:“我们确实有压力,但不是因为Frank Gehry设计了这栋建筑,而是我们想要把这个做成我们最好的作品。这栋建筑的外形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因此而使工作变得有趣,而且,我觉得这将是香港地区乃至中国内地的非常重要的建筑之一。”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是否与Gehry就室内外的设计进行过沟通和协调呢?“没有,我们甚至连Gehry都没有见过。”GeorgeYabu告诉我,“因为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与他见面,我们不想室内和室外有太强烈的关联。我们20年前就来香港了,我们了解香港,对这次的这个地域也很熟悉,非常了解这个环境能为我们提供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当然,建筑本身对我们也有一些启发。”
线条流转空间
诚如两位设计师所言,身处样板间中确实时时感受到流转的建筑线条对于空间构成的影响,却没有因为这些影响干扰了Yabu Pushelberg设计中一贯的摩登感。Yabu Pushelberg过往的作品中大量运用直角的线条,通过装饰面板、家具、灯具等器物上的平直线条勾勒出室内空间的干脆与利索,契合当代都市生活中的快速与干练,为身处其中的人带来明快的感觉。这次Opus HongKong倒是打破了这一点,因为建筑的外缘几乎都是圆润的线条,从主客厅、餐厅到三个房间,很难找到一个方正的空间。弧线的运用,成为Yabu Pushelberg新设计中的主线。
进入这一层的人绝对无法无视那一道绵长的花树屏风。蓝底金花,将整层空间切割为两个区域——作为公共空间的厅与作为私人空间的房。流动蜿蜒的屏风实际上是一道道活动的个体,没有把空间割裂,颇有几分太极两仪的禅味。“我们特意区分开娱乐的空间和更私密的休息的空间,两者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带来不同的心情,运用上具有对比性的物料和家具。”Yabu坐在屏风前的偏厅中,开始细说他们的设计。兼具书房功能的偏厅、主客厅、拥有一大一小两张餐桌的餐厅在面向维多利亚港的一边,屏风成为衬底,港湾与都市风景180度呈现眼前,阳光毫无保留地进入餐桌、洒向茶几,而阳光一般的金色正是贯穿整个区域的点睛之笔。Yabu Pushelberg在室内设计界的稳固地位带来的庞大网络让选取这些精彩的家具显得毫无难度。“我们在全世界15个国家工作过,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也认识很多当地的供应商,我们知道每个地方最突出的产品都由谁供应,这样一个美妙的网络让我们可以找到最好的产品,别人是找到这些好货,我们是去追寻这些好货。”Yabu如是说。随着漫长屏风流转到尽头,在餐厅后面,藏酒柜的旁边,一道几乎被忽略的门通往厨房。在这片“公共”空间中,自然的元素随处可见,从屏风上的花树、主客厅中的树桩茶几与叠石茶几,到饭厅中的木纹镂空屏风,用设计师Glenn Pushelberg的话说,是“最大程度靠近大自然”。“Gehry的建筑是一个有机的建筑,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港和九龙风景,我们想要让一切都有所联系,与自然联系,所以你会看到一些安静的和一些不那么安静的元素,树与山、家具的选择,石头、有的形态,当然也有一些优雅的元素,都在这个空间里集合了。”George Yabu如此解释。
最大程度靠近大自然,在卧室区域有另一种表达方式。几乎每一房间中的窗户都朝向太平山的绿野,仿佛一打开窗户就能融入那片绿色中。在这里,安静是主调。“这里的每一个空间都不一样,不同的形状,我们觉得需要为每一个空间量身定做,因为这个房子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也特别设计了一些不同的家具。”
未来与未完成
走在这片空间之后,我不禁好奇,它们是怎样从想法变为现实的呢?作为纽约知名室内设计公司,Yabu与Pushelberg两人不仅亲自执笔设计,还有一个超过40人的设计师团队与他们一同将想象力付诸现实。“我们都是从草图开始的,有时候会是从模型开始,不过从草图开始会更快,我们也一直亲自设计,亲自画草图,与整个小组一起工作。”Yabu的回答显得谦逊,“不过,我们真的有很多不能实现的草图,在经过那么多年后,在那么多国家工作过后,我们总会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继续下去的项目,但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完成不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很少被客户否决,但会因为别的复杂的原因不得不停止项目,有的话也是因为一个政治、环境等的原因,或者不可控因素,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罕见的。如果实在不能继续下去,我们也许会像日本建筑师矶崎新那样,把这些方案集结成书,或许也叫‘未完成’呢?那会非常有趣!”Pushelberg说,“不过我们总是会想下一次可以怎样做到更好。我们也不会把当下的任何一个项目当做最后一个来做,我们期待将来,总是尝试做到最好,但永远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