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的是不错,但是瑞吉的定位为商务酒店,模式运用在度假酒店内是否合适?
我想引用一个前辈的一段话来谈谈我的感受【我一直对度假酒店非常感兴趣。几年前有一个项目让我产生了这样的热情,我要去明白度假酒店,如果我不明白它,我就没法设计它,所以我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我经过很长时间来思考,突然有一天我觉得我明白了,我发现了度假酒店的本质,就是什么?就是“彼岸”。
我们讲到度假酒店,我就会想起一句话,这是一个广告语——“我们被世界遗忘”。它在描绘一种境界,我们到这个世界来的客人,好象被世界遗忘一样。我们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是非常休闲、自由的状态,我把它称为“彼岸”的一种状态。 彼岸”这个词我们不是经常会说起的,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信仰和宗教的领域。我们认为人类生活有一种“二元性”的特征,听起来好象有点哲学色彩,我们来看其实很简单。首先,在哲学和文化的层面上讲,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词汇,如果你让我提供一个理由来证明我的这个观点,我要说,这个理由就在你的行动和思想当中,就在你的语言里面。我们常会提到一些词汇:比如“内容”和“形式”,“大众”和“精英”,“男”和“女”,“城市”和“乡村”等等,前一段中国政府最近提出一个目标是,要有更多的城市化建设,来消除城乡的“二元对立结构”;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这些词,它们总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总是一个高、一个低,一个主、一个次。 但是我们不想只是在纯理论上争辩,我们要讲讲非常简单的生活体验,“二元性”就是存在像你我这样的人的生活体验里。我们在“现实”当中,我们还有“梦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渴望“特别的日子”,我们有“忙碌的工作”,我们总想“忙里偷闲”,我们在“此岸”,同时渴望“彼岸”,我们在“世界”,我们却梦想“天堂”。 “天堂”或者“彼岸”看起来总是存在于一种信仰的、属灵的领域,而在现实的物质世界我们找不到“彼岸”和“天堂”,但是人们不罢休,人们挡不住自己内心的渴望,那么我在这里有一句简单的话:人们找到了一个替代品——就是“度假酒店”。
酒店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栖居之所,要体现人们对栖居的梦想。在酒店领域也有一个词,一句话经常被提到,很多酒店都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酒店,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是一个“A home away from home”,就是“家外之家”,不是一个此岸的家,而是一个彼岸的家,是一个梦想的家,是一个可以让你信赖和交托的地方。 】个人认为谈的非常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