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ly1232013-8-19 19:01:28
单纯从与生活无关的角度去看很有设计感
biaobiwo2013-8-19 19:51:59
xx55xx5 发表于 2013-8-19 17:28
东西好不好自有公断,好不好看大家怎么说就是。这话说的,你的意思是大众不说看法之前,不好的言语,个人 ...

呵呵,别急啊,就跟你说个最简单的道理,你知道这个满屋子摆羊的创意老外2、3年前用过么,你大概不知道,所以别说手法,还是感觉,也许先有些沉淀再去谈论,才能在一个相同的等级下去谈论,别的也懒得跟你说了
St晓晓2013-8-19 20:59:31
东仓的办公做的还是不错的。
xx55xx52013-8-19 21:18:01
本帖最后由 xx55xx5 于 2013-8-19 21:20 编辑
biaobiwo 发表于 2013-8-19 19:51
呵呵,别急啊,就跟你说个最简单的道理,你知道这个满屋子摆羊的创意老外2、3年前用过么,你大概不知道, ...

拿别人的东西来显摆,笑而不语……
liu45612013-8-19 21:19:35
作品很好,做设计就要有超前的思想,给人们指引未来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国人缺乏开放的理解和接受,我辈尚需一段漫长的路。
xx55xx52013-8-19 21:27:01
设计家族 发表于 2013-8-19 17:41
从生活的一个使用态度来审视这个作品是不成功的,空间大面积的镜子使人的视觉会累,白色的调子泛滥不易清理 ...

同感………………
yuemeng2013-8-19 21:41:42
设计家族 发表于 2013-8-19 17:41
从生活的一个使用态度来审视这个作品是不成功的,空间大面积的镜子使人的视觉会累,白色的调子泛滥不易清理 ...

“世界上没有饿死的艺术家”这是一般人对马斯洛的曲解。
yuemeng2013-8-19 22:27:08
xx55xx5 发表于 2013-8-17 21:14
看了两遍,居然连它的功能布局都没有看明白,哪是客厅哪是卧室?汗……能再乱点不,那么多镜子是人住的?设 ...

设计的本质是去我执,看到这么多的朋友,从自我的,单一的封闭的立场去解读这个套作品,觉得很遗憾。。。。。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生态化的,是多样性的,你不能说这个不符合你的使用习惯或生活惯性,就以功能主义对这个设计大加鞭挞,同样一套房子,不同的人,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使用方式,记得原来有个节目专访杨澜,问她你对你下一个家最大的期望和要求是神马?杨回答:社交,满足我的社交功能,请问社交是否和你最朴素的生活经验有关?能否从是否方便打扫卫生的角度来考量,当然二者不矛盾,但是二者有取舍的时候,你可能选后勤方便,杨澜会选先满足社交。再者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体验,我强烈鄙视对某种事物标签化,遇到浅色就是“不好清理卫生”,遇到镜子就是所谓“心神不宁”,这种体验是你自己的真实获取还是来自于社会习得性的暗示,同样的浅色在煤都大同和在海南三亚恐怕后勤成本不同吧,对于一个神经衰弱的客户来说镜子也许会让他心神不宁,特别是在他有了这个暗示后感觉会更强烈,但是对一个表演性格的自恋狂来说,镜子还是多多益善吧,所以我们尽量的不要标签化的对个性事物进行否定,其实能出现这种风格和取向的样板间,不正是说明整个市场对个性化需求的赞美和释放吗?在马斯洛三角的底部,总是千篇一律的,(想一想改革开放前的蓝裤子白球鞋,白衬衣吧)因为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不需要个性的,但是在三角的越向上的位置,多样性总是越强,你的自我实现也许是轻轻松松好打扫卫生平平安安过一生,他的自我实现则是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励志要做500强的创业者,金星的自我实现也许就是做个好些的手术,变成漂亮女人,而有些人就是面对内在的自我,把一生都当做修行,这些梦想和实现都是多样的,生态的,无法用一种价值观来框定,更无法用对错的2元论来衡量的,一个设计师,应该是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对异质文化和差异足够包容的人,不要用标签化的标准来给一切差异的事物贴标签,这叫贴标签,既不是思考,也不是学习,对你毫无用处,这些话是写给自己的,并不专指某人。希望我的反省能博大家一笑。

评分

参与人数 3赞币 +82 收起 理由
qq86117414 + 51 赞一个!
c395114147 + 30 认真评贴
事不过三 + 1 打开一扇窗,让自己更广博!

查看全部评分

Z皓严Z2013-8-19 23:51:40
看了那么多评论,远比这个设计案例来的精彩,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原本的经历衍生出经验然后左右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记得有个朋友的朋友讲过人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断的自我肯定后否定再肯定(当然他也是别处看来的),不断的成长,什么叫包容与开放,记得有一说是东晋吧,人们的思维空前的开放,造就了各有不同的人物性格,再无那样的开放的年代。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被框死在了一个自己设置的空间里,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怎样是对怎样又是不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也许十年后看这个帖子大家会有更多不同的看法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赞币 +20 收起 理由
c395114147 + 20 认真评贴

查看全部评分

yejiawang2013-8-20 08:43:13
有创意,不错,全开放空间!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