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具真正火起来应该是2006年。不知道是谁振臂一呼,相从者无数,一夜之间,从家具卖场到家具博览会以及相关媒体,到处都能嗅到原生态的气息。但时隔几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各厂商都是百家争鸣、偏居一隅、自圆其说。概括起来表现在4个方面: 1、材料利用方法的原生态.取材加工时尽可能不修边幅,根据材料的原生形状加以巧妙利用,家具上还会偶尔出现一些木结、裂纹、疤痕、年轮,甚至烟熏过的痕迹,给人以自然、粗犷、原汁原味的感觉,体现出一种原始的自然美; 2、加工工艺的原生态.加工环节不仅不用钉子固定,而且榫卯的对接和其它环节均保持原始的纯手工加工; 3、取材方面的原生态.以降低污染为原则,全部选取环保材料; 4、直接易名的原生态.竹木藤编类家具本来就以其自然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所以赶上这股新潮,就直接冠以原生态的称谓。 大自然的呼唤,永远是人们不可抗拒的心灵诱惑。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越严重,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就越强烈。原生态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毕竟不是偶然的,它是随消费观念、消费质量、消费结构的转变应运而生的一个更高消费追求。尽管目前追求原生态理念的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要调查人们心目中的原生态家具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是什么标准,大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根据这一定义为标准的话,真正达标的原生态产品恐怕是很难实现的。但不能忽视的是,它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所谓借鉴,就是一种概念,而不是本源。这种概念既然已经被人们认可,就大可不必刻意的咬文嚼字、吹毛求疵了。 有业内人士提出:原生态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人为因素来维持自然生长状态。这一观点我还是非常赞同的。标准什么时候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既然按照自然科学的定义,完全摒弃人为的因素产出不折不扣的原生态家具,起码说截止目前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说哪一种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原生形状的成分保留越多,加工的成分越少,就离原生态的概念标准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