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设计思享 于 2016-3-18 17:32 编辑
硕瀚创研: 以室内设计为主导的设计公司,2013年整合了平面视觉设计,2015开始涉足产品设计。然而团队整合了室内建筑、软装艺术陈设、品牌策划及产品研发,坚持通过专注设计研究,为客戶创造设计的价值。 行 ▪ 为
Part 1 装置案例分享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上一年广州设计周城市设计名片的艺术装置,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广州设计周的一个艺术装置的设计。因为是作为佛山这个城市名片的主题,我就直接把这个创作叫做“佛山功夫”。
提到功夫大家都会想到佛山,所以以此为命题,把佛山这张名片设计出来。
佛山跟其他城市一样,有新旧结合。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一些旧的建筑体被推倒,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些摩天大楼的成立,城市多了一份闪耀,可是背后却忽略了传统的建筑肌理。这纹理,被推倒后,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因此,在设计周上,我想通过功夫这个装置可以让我们产生一些思考,触动一些情感,大家一个思考上或者说一个想法上的一些碰撞。
装置灵感来源于我们在打功夫时手脚所运招的轨迹,我把这个动作换成慢镜头,通过这个“慢”来切入我们的心灵。
在一个3米*3米*3米的空间里面我装置设定了这个空间
为了更好的与参观者插上行为的互动,再通过这个互动再深入产生心灵上的感触。我首先把装置放到中间的位置,留出参观者的一个动向,通过装置的材质与外围的光线呈现出这个装置最让人产生思考的影子。其次,因为当初设计装饰时想与参观者产生更多的一个可能性,碰撞出更多的思考空间,所以这个盒子,可以分拆移动。后来我们会发觉移动了以后产生的这个情景,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一个成熟的样子。 这就是通过光线与装置的结合,达到我们在地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影子。
当我们参观者与这个装置产生互动,我们原来放在中间位置的这一组装置可以通过移动、分拆,在这个有限、3米*3米*3米的空间里随意摆放。
我们置身于其中看下来,整个盒子之间的层次空间的感受就让我们联想到现在城市的样子,就是这个样子,也让我觉得很受触动。
上面这两张图片就是装置在中间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装置通过9个方盒子,应用透明的有机玻璃与原木材质的结合,原木就代表一种静心的一个状态,透明的有机玻璃,这是更进一步的表达我们内心的清净与纯粹的一个状态。
通过这个装置我希望我们能在当中找回自己。3mm的有机玻璃,整个盒子的做法,碰角位、转角位我希望通过45度的夹角处理,希望对这种功力的要求尽可能表现得更好一些,让整个盒子出来的光影效果、边上的锐度更好的表达出来,所以在做有机玻璃45度夹角的处理时,我们前期尝试了十多次,每一次总结经验,下一次去改进,直到最后终于呈现出我们想要的效果。
原木实木的处理手法也是一样,也是45度夹角处理,木纹的延伸对件连成一个,工艺上见光面的视觉效果,尽可能表达的最好的状态。 木工张师傅在做这一个木头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他,他很专注的把转角位,木头上的一个表面处理都很专注很用心,虽然这个东西他不知道用来干什么,但是他这一份专注非常的用心就值得让我们学习。
因为专注,因为用心,呈现出来的这个品质,受到了设计周里一些主办方、领导跟其他设计师的认同,他们觉得3mm放入有机玻璃的四十五度夹角可以做的这么完美,手工出来做的这个状态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装置的分享案例到这里,接下来希望可以跟大家聊聊,交流交流,谢谢。
Part 2 互动问答
杨老师1.您的这个装置艺术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装置艺术有什么区别吗? 2.为什么会有这想法。怎么考虑和实施的? 1.这个装置和我们传统的装置艺术,如果说有什么区别,最主要就是这个装置的互动性比较大一些,比如说我当初所要设计的这组盒子在中间的想法所表达的思想跟最后我把这一组盒子分散在这3米*3米*3米的空间里面所呈现的画面,出来的感受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想希望相对静态的装置来说,跟参观者产生的互动与行为更加深刻,让参观者更加投入进去。2.我做这个装置的时候我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法或者是简单的材料来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者装置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状态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都是选择一些常规的材料,轻质的,比较容易移动的。当然在选这些材料的时候也会根据我们做这个装置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或者跟参观者容易产生的情感相对联系起来。
主持人Clara: 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控制设计效果与造价?新型材料如何引入室内设计,并且获得业主认可并落实?工艺过程如何控制? 这个装置在我当初设计的时候因为涉及到需要外围灯光的一个辅助,需要考虑光影的这个问题,所以在考虑这个装置的时候除了形态、材料的选择之外,还要对灯光的设置、灯光打下来的距离、照度等一些灯光上的问题也要深入的去思考。尽可能通过灯光跟装置连在一起,希望呈现出来的效果达到我们当初想设计的效果画面。第二就是我这个装置没有用到什么新型的材料,我基本都是运用的是常规的材料,比如说木头、有机玻璃与纸的材质,所以新型材料没有用到,但是我觉得这个新型材料的运用,首先我们要清晰并深入了解这种新型材料的特性、造价、工艺,因为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只有我们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造价、工艺上的问题,我们才会很好的融入我们的设计里面或者跟客户去做一个引导的假设。工艺过程如何控制,这个涉及到我们用到的新型材料所了解到的工艺基础,这是很关键的,只有我们把这个工艺的基础了解了,才会理解它的做法,然后跟施工方的沟通还有把新型材料的供应商与施工方的对接作为新型材料的单独说明,除了这样以外,还有供应商可能要提供的一个服务就是在新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跟进,这样就很好。
返璞归真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所在吗,有太多浮华的设计,迷惑了双眼,朴素在很多大的建筑别墅里面都接受不了?如何在这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着自己那颗做设计的初心? 杨铭斌: 也想过设计过剩的问题。首先我觉得应该要单独去理解设计是什么,设计是为了什么?我认为设计是解决问题,然后我们作为设计师,近两年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在环保上与节约上是作为一个社会的责任吧。第二,我觉得一个作品的建立是客户跟设计方共同创建的完成品,首先设计师有了这个意识之外,还要关注客户是否也有这个意识。只有我们双方都有这个共同的意识才能把这个设计案例或者设计作品得到很好的实现,这个实现除了关注我们设计上的价值或者设计上的概念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在整个意识对客户上的教育与客户整个过程中对设计的看法有了很好的进步。如何在这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着那颗做设计的初心,我个人一直有三个词语刻在我心里:坚持、专注、用心,我觉得坚持、专注、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结果是怎么样,都是一个最好的安排,就是说我坚持、专注、用心了,然后结果无论怎么样,我已经尽我所能去做好一件事情了。
请问杨老师您如何看待设计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杨铭斌: 设计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趋向于这种环保、节约、有机设计的概念。我觉得书可以带给我们知识,但是我觉得设计更多的是体验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我们生活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美,然后通过我们用设计的手段创造我们所向往的一种生活。
Part 3 项目欣赏
接下来也想给大家看看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从平面视觉的一个形象改造还有到这个室内展厅的一个设计,这个品牌的一个产品的设计,我们上一年就开始这个产品的设计。 ▼扫一扫关注“设计思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