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2、当您下载文档后,文档只能用于自身学习,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标有原创标识的文档下载后不能进行编辑与传播。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判断与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机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摘要(系统识别):
工期定额和工期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工期定额的编制
工期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
发布的工程项目建设消耗时间标准。工期定额具有一定的法规性,对确定具体工程项目的
工期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合理
建设工期,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地区或部门不同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工程工期
同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一起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工期是影响发承包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1985年颁发
了《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对加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
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部组织有关方面进行了修订。
于2000年2月颁发"关于发布《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的通知"(建标[2000]38
号)(以下简称工期定额),自
2000年2月16日起施行。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工时制实施办法。
2.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5年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3.建设部关于修编工期定额的文件:建标11998]10号文件《关于修订建安工程工
期定额的通知》。
4.现行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基础定额。
5.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安装操作规程、质量评定标准。
6.已完工程合同工期、实际工期等调研资料。
7.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修订工期定额的调研、测算资料。
8.其他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
工期定额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工期定额的修订从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竞争以及当前工程设计、施
工和管理的实际出发,既要坚持定额水平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各地区自然条件等差异对工
期的影响。
2.地区类别划分的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同类型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实物工程量和
所采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存在差异,所需的施工工期也就不同。为此,工期定额按各省省会
所在地近十年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将全国划分为1、2、3类地区。
1类地区:省会所在地近十年年平均气温在15wC以上,最冷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
全年日平均气温等于(或小于)5℃的天数在90天以内的地区。
2类地区:省会所在地近十年年平均气温8一15℃,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10一0℃
之间。全年日平均
气温等于(或小于)5℃的天数在90一150天之间的地区。
3类地区:省会所在地近十年年均气温在8℃以下,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一10℃以下,
全年日平均气温等于(或小于)5℃的天数在150天以上的地区。
同一省、自治区内由手自然条件悬殊,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上述地
区类别的划分原则确定本省、自治区内的地区类别,经建设部批准后,分别执行两种类别
地区的工期定额。
3.确定工期定额水平时,充分体现了正常施工条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
案以及近年来设计、施工技术进步,工程招投标竞争工期缩短和新工时制执行以来对工期
影响因素,来确定合理工期。
4.工期定额实行统一项目划分,全国分地区组织测算,集中确定定额水平。
5.工期定额修订以1985年《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为基础,结合现行的工程承
包方式进行完善和补充。
6.工期定额的编制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从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有利于市场竞争出发,简明实用、规范建筑安装工程工期的计算。能够形成面积的尽可能
以建筑面积计算,如建筑物、停
车场、园林庭院等工程;不能形成面积的构筑物,按高度、容量等确定。安装工程以各自
的特点确定。
7.工期定额是根据正常的施工条件、多数施工企业的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组织、
劳动组织及社会平均消耗水平,既从当前的设备、施工和管理的实际出发,又有利促进技
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
1.时间因素
春、夏、秋、冬开工的时间不同对施工工期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开始施工的工程,有
效工作天数相对较少、施工费用较高、工期也较长。春、夏季开工的项目可赶在冬天到来
之前完成主体,冬天则进行辅助
工程或室内工程施工,可以缩短建设工期。
2.空间因素
空间因素也就是地区不同的因素。如北方地区冬季较长,南方则短些,南方雨量较多,
而北方则少些。一般将全国划分为1、2、3类地区。
3.施工对象因素
是指结构、层数、面积不同对工期的影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同一规模的建筑,由
于其结构形式不同,如采用钢结构,预制结构,现浇结构或砖混结构,其工期不同。
同一结构的建筑,由于其层数、面积的不同,工期也不相同。
4.施工方法因素
机械化、工厂化方法施工程度不同,也影响着工期的长短。机械化水平较高时,相应
的工期也会缩短,如使用预拌混凝土有利手缩短工期。
5.资金使用和物资供应方式的因素
一个工程项目批准后,其资金使用方式和物资供应方式是不同的,因而对工期也将产
生不同的影响。资金提供及时,项目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拖延工期。同样,工程项目所
需要的材料物资能否及时供应也将对建设工期长短带来影响。
6.劳动力素质、数量及施工管理水平
人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劳动力素质的高{氏影响着工期的长短,熟练工人在同
等的时间和生产场所内,可以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每一个工程,即使
其他条件相同,也会由于施工管理
水平不同而造成工期上的差异。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尽可能地考虑工程项目的特
点,利用有利因素,合理安排各项工作,起到缩短建设工期的作用。
7.决策者的行政干预
(四)工期定额编制采用的主要方法
1.网络法,也称关健线路法(CPM)
运用了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模型,揭示工程项目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建设过程中工
程或工序之间相互连接、平行交叉的逻辑关系,通过优化确定了合理的建设工期。
2.评审技术法(PERT)
对于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分项工程较复杂的工程项目,主要是根据实际经验,结合工
程实例,估计某一项目最大可能完成时间,最乐观、最悲观可能完成时间,用经验公式求
出建设工期。通过评审技术法,
2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